第01版:要聞
?本期導讀
摘要:教師風采2版訪我校教師張茜吳禮彬劉珺教師風采3版訪我校教師狄崇利王繼華楊寧北洋·天大故事(“十八羅漢”篇)4版記中國儀器表工程教育專家王守融吳又芝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校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強調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學校舉辦新生代表座談會,校長金東寒提出學生要志存高遠、勤思敏行、矢志創新,并回答了關于學校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國際合作與交流、職業生涯規劃、體育設施建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們收獲奮斗帶來的快樂與幸福,用實際行動書寫天大未來精彩。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青海民族大學與天津大學在12月12日舉行了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雙方就學生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產學研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天津大學將繼續支持青海民族大學的發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天津大學黨委書記率團訪問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高校,并與當地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常務副校長訪問瑞士、匈牙利和波蘭,副校長訪問英國、愛爾蘭等高校并舉行海外事業發展報告會。雙方交流了學生創新創業、交換合作等事宜。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校黨委書記楊賢金率代表團赴四川考察調研,與選調生校友代表座談交流,并出席天津大學四川校友會年會。期間,楊賢金強調天大將加強省校溝通聯系,推動校地合作,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他還與選調生校友代表舉行了座談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教育部主辦的“2023世界中文大會”在北京舉行,我校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簽署聯合培養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生的協議,為印尼三語學校協會的優秀在職教師提供碩士學歷提升機會。兩校還將在學術研討、語言實踐、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楊賢金一行出席了大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 12月17-19日,“2023大學生全國機器人科技創新交流營暨機器人大賽決賽”在山東舉行。全國1017件作品參賽。我校學生團隊作品《可重構機構與可重構機器人》獲該賽特等獎,《面向消化道早癌診療的剛柔耦合內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獲一等獎1項,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校園快訊
摘要:淮北市委副書記、市長汪華東訪問我校并會見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杰。我校召開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啟動了地震及雨雪冰凍災害專項幫扶工作。此外,我校還主辦了中國-東盟海洋經濟與教育發展論壇。此外,我校代表還參加了研究生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交流研討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第02版:教師
摘要:張茜是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她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并在工科組比賽中獲得了全國榮譽。她在教學方面注重不斷更新內容和方法,通過各種教學輔助技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張茜認為只有持續思考、探索和實踐,才能使“金課”永葆經典。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天大青年教師吳禮彬在西沙群島進行科考,研究氣候環境對島嶼生態系統的影響,探索未來發展方向。他鼓勵學生發掘學習和科研中的樂趣,注重培養探索熱情和動力。吳老師熱愛地球科學領域,將繼續深耕該領域,為探究地球奧秘、守護宜居地球做工作。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劉珺老師獲得三大美展證書,其作品《放飛新思路》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全國寫生采風創作美術作品展,表現了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基建中的應用。劉珺老師對未來的工作設想和展望包括開展面向高校學生和自閉癥兒童的藝術療愈項目,與學校新工科建設結合,以及運用藝術治療的知識緩解抑郁癥狀等。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第03版:風采
摘要:狄崇利是天津一所高校的副教授,她致力于水文系統復雜性與水文預報、水資源系統分析、生態水文等方面的研究。她注重教學互動和討論思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深受學生喜愛。她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學生們在課程評價中寫到她的課堂內容豐富、講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講課有吸引力和激情。她用心備課、準備知識點,為學生提供了結課作業模板和筆記分享,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也積極參與她的課堂討論,成為主角。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王繼華是一名高校青年教師,她在教學競賽中表現出色,通過用心育人、用心打磨自身,深入淺出地教授課程,并設置討論環節,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增強學習興趣。她努力成為“大先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注重科研與教學的互動研究,增強課程的邏輯性和學理性。她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共情”,努力與他們打成一片。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楊寧是一位法學院青年教師,她在教學中注重實踐,以互動啟發、個別指導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她注重立德樹人,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通過課堂思政教育讓學生感受法律人維護正義的價值。她重視科研教學相長,以國家重大課題為指引,關注國家法治需求,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并出版專著。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第04版:故事
摘要:王守融是中國儀器儀表工程教育和計量測試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他成功研制了中國第一臺計算尺刻線機。他長期從事精密機械及儀器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為發展中國儀器儀表學科與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工程師,他的事跡將激勵后人繼續追逐他的足跡,發揚傳承他不朽的精神。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
摘要:吳又芝是一位中國精密儀器專家,他出生在北京一個傳統的家庭,早年求學于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后轉入機械系。他參與組建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精通精密機械儀器與無線電,在精密計量儀器專業方面享有較高聲望。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培養了一批儀器儀表行業骨干力量。他因病逝世后,他的堅強奮進的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