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好三尺講臺就是吾心安處——記我校地科院副教授狄崇利
期次:第1303期
作者:□ 本報記者趙暉/文圖 查看:69

狄崇利在給學生上課

狄崇利參加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狄崇利參加第17屆“中國水論壇”
狄崇利,中共黨員,我校地科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水文系統復雜性與水文預報、水資源系統分析、生態水文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在WRR、GRL、JH、HESS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目前承擔專業課 《數據與智慧地理科學》《水資源與環境科學》及全校本科生選修課《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教學工作;連續2年獲本科教學督導跟蹤成績優秀,獲批校級教改項目2項,參與完成全英文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1項,參研校級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項目1項;2022年獲天津高校第16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二等獎。
好老師引領了狄崇利的人生,在好老師的影響下,狄崇利的職業理想也是成為一名好老師,對學生成長予以幫助,做學生的引路人。她花時間對教學精雕細刻,課前精心打磨教學設計,課后及時反思總結;熱愛三尺講臺,敬畏三尺講臺。
2021年,狄崇利正式走上講臺,承擔專業課和全校公選課教學工作。當年秋季,她獨立承擔全校本科生選修課《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教學工作。該課程以當今世界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為主線,通過實例展示和討論,從水文循環過程的角度出發,結合生態水文學的基本原理,講授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無論是專業課還是選修課,從學情分析到知識點準備、從教學設計到課程思政融入、從課程高階性到創新性,她精雕細琢,借助“雨課堂”等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了自己的從容自如、充滿活力的教學模式。她尤其注重課堂中的教學互動和討論思考,“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角”,讓課堂有了溫度,讓思考有了深度,深受學生喜愛。
一開始狄崇利授課經驗不足,對如何“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角”理解不深,但她相信“勤能補拙”,遂通過線下助課、自學網上精品課程、邊學習邊演練等大量的積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這次參賽,不論是校工會組織的賽前集訓,還是學院老師,都給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賽前專家老師手把手地傳授經驗,他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講解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隔幾分鐘就能讓課堂有個興奮點,這讓我受益匪淺?!钡页缋磸皖I會,發揮工匠精神,備課精雕細琢,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她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一次英語四級考試剛結束,狄崇利發現翻譯題是關于“坎兒井”的,主題思想最后落在人水和諧相處方面,和上課內容非常相關。她靈機一動,把這個翻譯題補充到課件中。果然,看到PPT上的四級翻譯題學生們都笑了,狄崇利在笑聲和興奮中開始了講授。
無論是選修課還是專業課,狄崇利都希望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專業的學術訓練,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她為學生提供了結課作業模板,在寫作方面給予指導,要求結課作業按照畢業論文模板來寫;鼓勵學生做好筆記,并將一些筆記進行分享?!拔蚁M麑W生能早一點接觸學術論文的撰寫規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彼f。
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狄崇利堅守“傳道授業”的第一責任,以“大學無涯”的追求和“大愛無疆”的仁心守好三尺講臺,努力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她將我國的重大水利工程和水利精神、科學家精神等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以真心換真情,傳遞正確的“三觀”。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產生了新的體悟,“今后我們必須繼續呼吁對水資源進行有效保護與利用,才能維持生態平衡,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為綠水青山而做出行動”,學生結合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熱點問題提交了高質量的課程報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狄崇利的“用心”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學生們在課程評價中寫到,“課程內容豐富、講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講課非常有吸引力和激情”“老師開放性的討論題目更符合當代學生的思維,希望這門課程能夠每學期都開,去影響更多的學生”“老師的課堂不是單純的一對多的講授,而是與學生們一起演好課堂學習的舞臺劇,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角,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學習《水資源與生態環境》課時不僅不會坐在后面,而會選擇坐前排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