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兩會
?本期導讀
摘要:聚焦兩會2版我校代表委員為國家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百卅榮光強國擔當3版講述天大人共同的文化記憶改革前沿4版實事求是追求卓越——記天津大學地科院成立10年奮進之路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校黨委書記楊賢金主持召開全校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高水平教師隊伍,深化教育綜合評價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會議還提出了一系列其他重要要求。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我校召開黨委常委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審議通過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部署啟動學習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注重實效、提高質量,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好工作專班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我校召開學科建設大討論工作部署會,胡文平指出要強化戰略引領、貢獻導向、會聚能力,多學科會聚產生高水平創新成果,推進學科高質量發展“一學科一策”行動計劃。各單位部門將大討論成果轉化為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合力和強大動力。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天津大學面向公眾開展“百卅北洋天大情懷”校慶征文活動,征集文字或老照片攝影作品,分享美好記憶。投稿截止時間為2025年6月30日,作品將陸續發布。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第02版:人物
第03版:60
摘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天津大學讀書期間的一些趣事和難忘的經歷,包括義務勞動填湖、實習趣事、學雷鋒活動和自然災害時期挖野菜鬧肚子等。這些經歷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本文描述了天津大學二村老教授們的和睦相處,鄰里間歡樂融洽的生活,孩子們在這里成長并成才。盡管二村舊址已不在,但美好記憶永遠留在作者心中。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文章講述了校園文明建設活動中,師生積極參與道路和湖泊命名活動,并對相關建議表示感謝。文章中也提及作者曾發表文章,描述廣大師生參與的情景和真摯情感。此外,參與者也為校園道路、湖泊起名。其中“愛晚湖”“金暉路”作為創意入選,代表著離退休教職工的進取精神和對天津大學發展所做的貢獻。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第04版:合一
摘要:天津大學地科學院通過培養多學科基礎厚實、專業精深和社會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構建三維育人體系,打造一流人才孵化器,培養地球系統科學博士生,并在實踐中賦能,全球拓展合作。學院已取得顯著成果。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地科院重視人才建設,全職引進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引育國家級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多學科背景的創新團隊。在地球系統界面過程和同位素前沿科學領域形成學科特色與優勢,貢獻天大智慧,構筑認知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天大坐標。多名教師獲得榮譽,Ellam教授全職加入地科院并主持建設國內首家甲烷團簇同位素分析工作室。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天津大學地學研究院在天津大學地學高等教育歷史的基礎上,構建了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理論體系,并聘請劉叢強院士領銜,吸引了多位名譽教授和研究生參與。同時,研究院還與東京大學聯合實習,畢業生有機會赴聯合國實習,并與傅伯杰院士共同舉辦論壇。目前研究院已正式成立十年,并舉辦了相關活動慶祝。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天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十年間崛起為中國地學新坐標,擁有國家級人才方陣、科研平臺和原創成果,推動地學研究從“單一圈層、分科而治”轉向“圈層耦合、綜合分析”,成為全國地學領域不可忽視的“天大力量”。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
摘要:學院成立多個教研組織,舉辦高水平學術報告,促進跨學科交叉融合,構建文化活動體系,致力于科學進步和師生成長。天大地科以“探天地之理,育時代之英”為己任,探索未知、完善已知,推動地球系統科學高質量發展,為學校貢獻地科力量。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