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道路湖泊命名
期次:第1324期
作者:于克建 查看:31
記得那是1994年的春天,為了迎接當時國家教委“校園文明建設驗收”,學校(衛津路校區)開展了為校園10條道路和2個湖泊征名的活動?!短旖虼髮W報》第624期第4版刊登“校園區部分道路、湖泊征名啟事”后,在師生員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我當時不僅是這次征文活動的組織者之一,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從校報編輯部收到許多應征稿件的字里行間,看得出廣大師生員工愛我天大、奉獻才智的真摯情感,看得出大家頗動了一番腦筋。許多師生說,這項活動本身重要的在于參與,因為“參與使我們倍感親切”。
1994年3月21日上午,春寒料峭,黨委宣傳部的門被輕輕推開,一位老人走了進來,干部們抬起頭來,呵,是趙老!年逾九旬的趙今聲教授面帶微笑地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疊整整齊齊的紙說:“這是我對學校道路、湖泊命名的建議?!痹趫龅男麄鞑扛刹總兺巴饽菗u曳的樹枝,再看看站在面前那張紅潤、慈祥的面龐,無不為之感動。
趙老的建議是這樣寫的:“仁、義、禮、智、信五德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德、智、體、美、勞五育為國家教育方針;實事求是為我校校訓,應從上述原則出發,為我校道路命名,鼓勵青年向上進取?!卑凑铡皩W校部分道路示意圖”,趙老從道①至道⑤順序依次起名為,“求實道”“明德道”“啟智道”“致美道”“強體道”;按路①至路⑤順序依次起名為,“勤工路”“興仁路”“尚義路”“崇禮路”“敦信路”;湖①為“樂群湖”,湖②為“友誼湖”。(以下道路順序除注明外,皆為由①-⑤)。
時任校黨委副書記李全生,在繁忙的工作空隙也為本報送來了兩套命名方案,其中一套是這樣考慮的:“求實道”“北洋道”“育人道”“科學道”“成才道”;路名順序:“樹德路”“學智路”“體育路”“健美路”“勞動路”;湖①取名為“園丁湖”,湖②取名為“學子湖”。李書記的第2套方案,完全是從經線緯線這一出發點考慮為道路命名的,湖泊則按照地理方位取之為“南湖”“北湖”。
數學系教師尚泰寅來稿為兩個湖泊命名。他為湖①取名“益壽湖”,因為每天早晚都有不少教職工在湖邊鍛煉身體,消除疲勞,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湖②地處留學生宿舍和專家樓前面,這里的景色如詩似畫,給國際友人和青年學子留下美好的回憶,因此取名為“學子湖”。
電子系1993級圖像班的婁雋同學在來稿中建議,天大是高等學府,因此為道路命名除中文外,應標有英文。他為10條道路依次取名為:“天驕路”“大雷路(“大”音“太”,是汲取我國古音韻之變)”“聚沙路”“才疏路”“園林路”;“北門道”“洋觀道”“群競道”“英發道”“萃棟樓”。有趣的是,10條道路名為藏頭,首字連讀即為“天大聚才園,北洋群英萃”。他為兩湖起名,湖①為“蒼龍湖”,湖②為“朱雀湖”。
材料系曲傳江老師為10條道路取名依次為“求實道”“北洋道”“中興道”“石化道”“云青道”“苑東路”“永康路”“湖東路”“聯湖路”“湖西路”,兩湖為“仙樂湖”“興華湖”,即與原來2個湖名相對應,聯系起來為“青年—敬業—興華—仙樂”,意義深遠。
自動儀系企電專業92級甲班吳霖同學來稿建議,將道⑤命名為“以升道”,路②為“太雷路”,路③為“宣懷路”,用來分別紀念掌校人盛宣懷先生、校友張太雷烈士、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
物理系1991級團支部的來稿是這樣為道路和湖泊命名的,“求實道”“敬業道”“奮進道”“太雷道”“天北道”“朝陽路”“北洋路”“興中路”“青年路”“夕陽路”,兩湖為“團結湖”和“友誼湖”。他們在來稿中飽含激情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校園道路印上了我們重疊的腳印,校園景色給了我們多少美妙的遐思……成功時,那一草一木都來分享我們的歡悅;失敗時,清涼的湖風給我們撫慰。能不感到親切嗎?歡樂憂愁我們共度,今兒我們為你命名了,樂顛兒了,朋友們!”
當年從組織者角度,我寫下了《參與使我們倍感親切》這篇通訊,刊登在1994年3月30日出版的《天津大學報》第4版,記述了廣大師生員工積極參與此項活動的真情實感。從參與者角度,我也積極開動腦筋,為校園道路、湖泊起名。“愛晚湖”“金暉路”就是當時我的創意(《天津大學報》1997年4月30日校報復刊700期紀念文章《沃土會更芳香》記載)。從地理位置講,這一湖一路均坐落在我校的西側,毗鄰老干部活動中心,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金暉燦爛,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唐代詩人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那句傳世佳句。當時我想,選“愛晚”和“金暉”為湖名和路名,不僅可以表現廣大離退休教職工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和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而且還可以昭示后輩,永遠不要忘記這些老同志們為天津大學發展和建設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