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融一聚知行合一育新人
期次:第1324期
查看:28
當前,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多尺度、多要素耦合特征,不是某一個學科能夠認識和解決的,必須培養多學科基礎厚實、專業精深和社會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既要解決地球今天的問題,又要會思考、預見和解決未來問題。
地科院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學院2015年招收首批研究生,2020年新建地理科學本科專業,2023年迎來全國首屆地球系統科學博士生,逐步構建“學科交叉融合、科教實踐融合、學術資源聚合”的三維育人體系,打造“地球+”一流人才孵化器,培養學生在本科階段叩開SCI大門,在聯合國環境署發出天大聲音,開啟聚力培養復合型拔尖地學人才的新局面。
課程筑基。推出《地球系統科學》《數據與智慧地理科學》等硬核課程,聯合中科院、南京大學等8所頂尖機構的6位院士、7位國家杰青共開一門本科專業課《地球概論》,由科學大家講授太陽系和地球誕生、河流山川演化、人類世人類與環境如何作用和反饋等前沿科學基礎,建設從“黑板”躍入“山河湖海”的“大地學”知識體系。學院入選校級研究生導輔協同育人試點單位和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學院,劉叢強院士主編的教材《地球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獲得首批天津市級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建設項目立項,郎赟超主持的項目《基于地球系統科學交叉學科的創新型博士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首屆天津市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計劃立項,地球系統科學學術學位博士生培養方案獲天津大學研究生培養方案“樣板間”。
實踐賦能。在湖北秭歸、河北秦皇島等地建設4個野外實習實踐基地,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廊坊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共建育人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地球的呼吸”等8個兼具科普性、應用型、沉浸式的專業探索實踐項目,動員本科生全員加入院士領銜的“科學戰隊”,在環渤海濱海濕地資源調查、構造活動與深部碳釋放等國家項目中“打怪升級”,接受“全科學營養”浸潤。“知行合一”的十年答卷,讓89%本科深造率與103項學生科創獎在理論與實踐間雙向奔涌。2024屆本科生張欣怡作為第一作者在《自然·通訊》發文揭示降水頻率對秋季物候影響。研究生岳馨睿獲天津大學畢業生“求是獎”金獎。斬獲40多項榮譽獎項的“天津大學優秀學生標兵”朱君豪說,“在本科三年級就以科研立項的形式提前進入課題組,在國際一流的技術平臺開展實驗,把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貫通起來,這讓我收獲頗豐”。
全球拓展。與英國蘇格蘭大學聯盟環境研究中心、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生物與地球科學研究所、法國巴黎地球物理學院、德國馬普所多相化學部、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理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文化歷史與語言學院、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院等7所海外頂尖教研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組織“國際地質實習”,構建“大平臺”資源支撐。十年來,56個國際交流項目織就人才經緯,387場論壇會議激蕩思想火花,43國學者共繪地球藍圖。學院用天大智慧與世界對話的新范式,資助學生把研究寫在“地球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