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黨委
?本期導讀
摘要:校內新聞2版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院士專家咨詢會在天大召開師友導師3版記師友導師張金鳳徐宗偉李陽曾昭馮人海殷世宇大學文化4版致敬興學強國蓄力新質生產力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天津大學黨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強調要深化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活動。會議要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之重器”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通過國家驗收,可真實復現地震活動并觀測分析工程結構在地震中的破壞情況,為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該項目聚焦國家需求和科學問題,積極推進科研創新和技術應用推廣。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教育部審核評估專家組對天津大學進行入校評估,李言榮等專家介紹了學校辦學歷程和人才培養情況,專家組交流了評估總體意見和建議。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對天津大學在新工科建設方面的成效給予肯定,希望學校加大對本科教學的支持力度,構建新格局。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高端論壇在天津大學召開,來自全球的學者和專家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深入揭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各個方面的深刻影響。天津市已累計承辦多場論壇,成為促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核心平臺。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巴黎時間10月26日,2024年國際遺傳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全球總決賽結束,天津大學三支參賽團隊獲得2金、1銀、1項單項獎提名,展示了中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實力。其中TJUSLS-China團隊獲得金獎并獲得最佳改進元件提名。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第02版:工程
摘要: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召開院士專家咨詢會,與會專家圍繞數智賦能視角下天津港產城融合發展、天津市實驗室體系為天開園建設賦能、天津市加快打造產業鏈生態體系策略與路徑、中美歐電子材料技術與產業競爭態勢分析等咨詢項目展開交流和研討,并提出了建議和意見。該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已組織各類活動近300次。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校黨委書記率團赴海南、寧夏調研,推進校地合作及對口協作等工作。在寧夏,希望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在海南,希望加強涉海學科協作,共同為國家戰略作出貢獻。期間還看望了校友代表。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近日,我校環境與生態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聯合舉辦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監測技術研討會,共有5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探討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監測技術的最新動態和科技成果。會議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與碳減排增匯等。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我校馮研院獲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該院在搭建非遺學理論體系的同時,還肩負起培養非遺保護人才的重任。自設立以來,承擔了一系列重大課題并產出大量學術研究成果。首批非遺學碩士生入學。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我校推出首份英文電子報,全面回顧天大發展歷程,展示學校成就,通過鏈接可在瀏覽器中查看。該電子報由宣傳部制作,按月發行,面向全球免費訂閱。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68名師生和社會人士在天大醫學院參與造血干細胞血液采樣活動,成功加入中華骨髓庫,為白血病等重癥血液病患者提供唯一根治手段。活動由和平區紅十字會與天大團委、后保部、醫學院聯合主辦。志愿者包括天大師生和患病校友等。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十周年暨海洋學科發展報告會在天津舉行,來自全國的涉海領域嘉賓和學校領導出席,共同回顧了學院發展歷程并展望未來。海洋學院院長匯報了學院發展情況,并與自然資源部研發單位簽署合作協議。6位院士專家為學院成立十周年送來寄語。隨后舉行了教學論壇和學術論壇。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天津大學承辦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聚焦智能建設與智慧運維,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最新研究成果、發展趨勢和實踐案例。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在重大工程智能建設、智慧運維、數字孿生與智慧水利等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圖片新聞
摘要:第十六屆“北洋青年科學家論壇”暨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高峰論壇在天津大學開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百余名海內外學者參會,并同步直播至全球各地。論壇由天津大學、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第03版:點滴
摘要:文章描述了張金鳳老師作為師友導師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包括指導學業、引導正確道路、提供職業規劃建議等,激發了學生的豪情壯志和敢為精神。張老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朋友。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本文介紹了李陽老師如何作為“師友導師”關心和幫助大學生度過大學生活,不僅在學業上提供指導,還在生活中給予關懷和幫助。學生們感激李陽老師的關愛,并祝愿李陽老師桃李滿天下。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文章描述了曾昭老師作為學生一對一“師友導師”的經歷,她高超的專業素養和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關心學生的校園生活,給予親切的關心和鼓勵,幫助學生們適應大學的生活方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感激曾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這篇文章描述了殷世宇老師作為“師友導師”在大學中的角色,他引領學生拂去塵埃,支持教育他們在細碎的日常中日益增長的力量,讓他們閃閃發光、錚錚作響。殷老師還分享了英語相關的推送內容,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專業認知。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文章描述了徐宗偉老師在精儀學院作為“師友導師”的經歷。他關心學生生活和心態,積極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邀請參觀實驗室,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他以熱情、幽默、細致的態度影響了學生們。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這篇文章介紹了自動化學院馮人海老師在敬業湖畔與學生們談心時的情景。他以身作則,注重價值引領,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注重責任感和擔當。同時,他也關注學生的學業和職業規劃,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們感激他的幫助和支持,立志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第04版:文化
摘要:天津大學與常州盛宣懷研究會等相關部門共同舉辦了“興學強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暨紀念盛宣懷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分組討論。天津大學學者分享了對盛宣懷興學強國具體實踐的深刻思考。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盛宣懷是北洋大學的創始人,他在近代中國自強探索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興學強國情懷、實業報國理念和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們傳承發揚。天津大學一直踐行著這些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本文介紹了盛宣懷先生在近代中國興學強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貢獻。他創辦了北洋大學堂等現代大學,推動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同時也創辦了實業,為近代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是一位具有國際視野、堅守民族大義的愛國者,他的思想和精神仍對今天的經濟建設具有指導和激勵作用。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我們要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盛宣懷在創建北洋大學堂時提出了“興學強國”的主張,強調教育是救國強國之本,并付諸實踐。北洋大學堂注重應用科學,為中國近代教育學制建立提供了實例,成為中國教育體系完全的省份之一。這一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民族覺醒的新起點,并經過長達一百多年的實踐和認識的不斷深化,上升到“科教興國”的歷史新高度。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摘要:本文介紹了盛宣懷在甲午戰爭后創辦北洋大學堂,以培養新式人才為主旨,開創了分科培養現代人才模式并取得了實踐上的成功。這種辦學模式推動了教育體制和教育制度的改變。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