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
為
共
和
國
科
技
豐
碑
的
“
柴
油
機
復
合
式
燃
燒
系
統
”
期次:第958期
查看:715

標志成果
依靠先進的燃燒理論才能設計出先進的內燃機。我校內燃所的創始人史紹熙發明的“柴油機復合式燃燒系統”于1963年通過鑒定,該成果打破了傳統燃燒理論一統天下的僵化格局,讓全世界驚訝于新中國蓬勃的科技創新能力。史紹熙在世界范圍開創了全新的燃燒理論,使我國當時的柴油機制造業脫出困境,推動了中國工業的發展。該理論“節能減排”的理念在當今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且“復合試燃燒系統”是我國第一個具有獨創性的燃燒系統。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發明二等獎”,被列為建國50年100項重大科技成果之一,獲“共和國科技豐碑·50年重大發明”榮譽。
傳統柴油機的設計都遵循“空間式”或“油膜式”燃燒理論。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國內生產的柴油機性能均已明顯落后,在生產和配件供應上也存在困難。史紹熙于1959年提出了兼具兩種燃燒方式長處又適合中國國情的“復合式燃燒過程”理論。根據該理論研制成功的“柴油機復合式燃燒系統”不僅改善了柴油機的燃燒過程,將燃油消耗率由210克/馬力·小時降低到167克/馬力·小時,而且還適用于多種燃料,并可以采用我國大量生產的具有自清作用的軸針式噴油嘴,適應了當時我國的制造與使用條件。自1966年開始,該成果廣泛應用于我國X105系列柴油機上,當時全國每年可節省柴油15萬噸。
“復合式燃燒過程”理論已編入高等學校教材《內燃機原理》中,并作為國際技術交流資料提供給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