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就業必修課程 引導學生將祖國需要作為自己的志愿
期次:第1321期
作者:□ 文圖/劉超 游蒞薈 王鑫 查看:64

我校就業課程在職業規劃大賽教師課程教學賽道中獲獎
天大就業課程建設于2008年,是國內較早建設的就業必修課程之一,共38學時,2學分,覆蓋全體本科生。該課程立足學校新時代卓越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引導學生將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志愿,幫助其厚植家國情懷、喚醒生涯意識、增強就業能力。
堅持突出特色,把握時間和空間“兩條主線”在“時間主線”上,學校將課程貫穿學生成長全程。課程分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兩部分,分別在大一下和大三上兩個學期開設。生涯規劃部分,學校重點介紹生涯規劃方法,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生活;就業指導部分,學校梳理求職全流程所需觀念、技能,幫助學生邁出求職“第一步”。在“空間主線”上,學校讓課程貫通教室內外。課程學時分為32學時課堂教學和6學時課外實踐學時。在生涯規劃部分,學校將1學時生涯預課堂放在新生入學前,通過《我的大學》規劃書和新生生涯班會讓生涯啟蒙與課堂教學結合,完成新生生涯規劃的“初體驗”。在就業指導部分,學校用3個課外學時為學生提供生涯賽事、就業實踐和輔導講座三選一的“點餐式”課程資源,體驗行業人才需求,思考未來職業打算,滿足學生分眾化的學習期待。
堅持確保質量,抓好內容和教法“兩個創新”在內容創新上,學校聚焦學生未來發展,在傳統就業課程知識架構基礎上,融入時代前沿和價值引領內容。一方面,學校將不同學科前沿熱點融入求職考核和就業形勢等有關章節,引導學生思考技術進步和職業發展關系;另一方面,注重課程思政建設,整理“閃亮的日子”生涯故事、出版《選調生訪談錄》,形成覆蓋多領域的課程教輔案例庫,讓教師根據授課專業靈活選取教學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在教法創新上,學校聚焦教學效果提升,通過構建師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讓靜態的課堂“活起來”。課堂采用分組模式,融入翻轉課堂和團輔活動,占生涯規劃部分學時的30%,將課堂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思中學。學校還將就業指導部分20%的學時用于課堂模擬,為學生打造沉浸式求職過程體驗;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手段引入課堂,微視頻、彈幕、游戲化學習都成了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在樂中學。
堅持務求實效,做好教師和教材“兩個支撐”在教師支撐上,學校兼顧學科特點,組建了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專職團隊方面,由多學科背景的教師團隊組成,成員均通過就業指導相關資質認證;兼職團隊方面,聘請了各行業30余名企業專家作為課程導師,更好地滿足不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在教材支撐上,學校確保標準統一,課程團隊結合學校特點編寫出版教材,采用案例解析、知識普及等方式,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進行全方位解讀,學校也成為國內為數不多擁有該自主教材的學校。
多年的課程建設與改革產生了成效,全體教師評教成績平均在90分以上。2022年,該課程獲評天津市就業創業金課、天津市大中小學故事思政微課大賽一等獎,課程建設經驗也被教育部戰線聯播報道。在課程的影響下,學校就業質量持續提升,每年超過60%的學生赴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