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育人陣地注重實踐育人——記微電子學院對新工科人才培養實踐育人共同體模式的探索
期次:第1311期
作者:□韓旭/文圖 查看:62

飛騰科創菁英班開班儀式

微電子學院學生團隊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
微電子學院以深化“三全育人”為核心,與行業重點單位深度融合,拓展育人隊伍、場地等方面資源,聘請企業杰出工程師等頂尖專家學者擔任企業導師,打造政府、高校、企業實踐育人共同體,持續幫助學生扎實專業本領、堅定理想信念,賦能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學生獲得中國青少年創新個人、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挑戰杯全國特等獎等榮譽,引導85%以上畢業生投入到集成電路行業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探索構建了“三全育人”格局下,應用于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模式。
拓平臺 引進來送出去
拓展育人陣地,提升企業資源轉化。學院構建系列企業走訪品牌,分批次、分層次帶領學生走進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電科53研究所、航天8357研究所等重點單位,多維度加深學生的行業認知,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提升格局;以天津國家“芯火”雙創平臺等為依托,借助企業的軟硬件平臺優勢,組織院級集成電路創新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探索建立適用于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培養的學生科創基地;與重點單位合作設立院企專項獎勵學金,依托產業資源優勢,有效激勵學生奮發科研。
深化全員育人格局,聚焦創新實踐培養。學院聘任企業導師,請其舉辦專題報告、擔任賽事評委、指導實踐項目等,充分發揮企業人才在學生思想引領、科創指導、生涯教育等方面的優勢作用,構建完善的全員育人共同體;與飛騰等行業龍頭企業搭建分層分類式科創育人體系,營造“科創+”模式;圍繞專業勞動開展電子焊接培訓,打造“科創+勞動教育”;深耕第二課堂,將課程思政融入授課內容,打造“科創+愛國主義教育”;選拔吳詠詩英才班,探索本研貫通培養新模式。
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助力優質人才輸送。學院面向天津市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重大缺口與企業發展需求,引進尖端人才,打造集成電路領域人才聚集高地;與飛騰、華峰測控等集成電路企業建立多個領域的聯合實驗室,為學生搭建了產學深度融合的一流實踐平臺;此外,注重將生涯發展教育貫穿學生培養始終,以校友發展的實例為支撐,以訪企拓崗為途徑,以高質量人才輸送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重育人 深化創新培養
拓展育人陣地,轉化資源效能。學院深入探索產教融合的有效育人路徑,拓展育人陣地、優勢資源、育人隊伍等。學院與天津國家“芯火”雙創平臺、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航天8357研究所等6家單位建立實踐育人共同體;聘任盈趣集團董事長林松華、華為公司可信計算首席科學家金意兒等21位企業知名專家擔任企業導師;設立院企專項獎學金4項,每年發放23.9萬元;完成首期“天津大學飛騰科創菁英班”培育與結題工作,3個項目獲評集成電路創新大賽“飛騰杯”省部級以上獎項。
深化創新培養,推進實踐育人。學院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重要賽事中持續突破:2022年獲得我校歷史上第一個“挑戰杯”全國特等獎;2023年繼續突破提升,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榮獲國家金獎3項,推薦國際項目榮獲季軍;此外,近兩年還榮獲全國大創年會最佳創意獎、首次取得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IEEE杯企業最高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0余項,競賽成果豐碩。
優化產業生態,輸送優質人才。學院在教學中注重聯合產業優勢,匯聚多方資源推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質量,85%以上的畢業生投身集成電路領域工作,堅定了扎根集成電路行業建功立業的決心。學院以和企業產教融合為特色的教學體系成效突出,研究生教學體系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本科生教學模式獲評天津市教學成果特等獎。
凝思路 把握主航向
統籌多方資源,注重協同聯動。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的實踐育人共同體需要注重多方主體的協同聯動,學院積極促進不同資源之間的有效互動和合作,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實踐環境和機會。
聚焦行業需求,堅持實踐導向。集成電路是實踐型、工程型的學科領域,該領域教師要緊密結合行業人才需求,持續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為人才培養提供準確的實踐導向。
發揮學生主體,重視育人功能。學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動性;將生涯發展教育貫穿學生培養始終,摒棄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將職業選擇與實現人生價值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