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那驚世的“禮炮”
———記我校著名校友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

吳自良院士

1999年9月,江澤民為吳自良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獎章見左下圖)

1947年在美國

1957年和夫人在西湖

1978年在美國費城

老年時期

龔克赴吳自良家中吊唁

楊渝欽看望吳自良

吳自良的《‘鏈條人’日記》

本報主編在采訪吳自良


本報記者與吳自良合影
1964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巨響,象征著打破外國核壟斷的“蘑菇云”從中國新疆羅布泊上空騰起。這聲巨響,是讓世界震驚的“禮炮”,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也標志著中國的崛起。而主持研制出作為原子彈核心技術———“甲種分離膜”的科學巨匠,正是讓我們每一個“天大人”驕傲的著名校友———吳自良,他為此獲得了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7年7月28日,本報記者曾專程赴上海華東醫院,拜見并采訪了90歲高齡的吳自良校友。雖然今天他已離我們而去,但那親切的笑容和樸實的話語卻依然清晰地在腦海中浮現,讓我們再次回憶起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
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讀書
1917年12月25日,吳自良出生于浙江省浦江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前清秀才,后做過律師。他在家中排行第七,年齡最小。由于幼年喪父,他家境陷入困難之中,由母親和兄姐撫養成人。據吳自良長子吳康琪介紹:“父親很小就擔負起家庭的擔子,9~10歲時為家里放了2年牛。每次放?;貋?,奶奶就摸摸牛的肚子,如果牛肚子鼓起來了,就表揚他,如果是癟的,就批評他。嚴格的家庭教育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也使他對當時的社會底層有了深刻的了解,對祖國的繁榮昌盛懷有強烈的愿望?!?BR> 吳自良自幼在家讀私塾,從小就顯露出超常的聰慧。他母親便集中家里的財力供他讀書。1926年,吳自良進入了全縣最好的浦陽小學。1929年畢業后,他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中學讀初中,當時他是從縣城考進省城的,學習成績排倒數第2名,一學期后,他的成績升至正數第2名。1932年,他考入了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在中學時養成的良好的治學習慣為他以后的學習和科學研究打下了基礎。
1935年,吳自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工學院(即北洋大學)礦冶系,1年后在“航空救國”的熱潮中,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轉入了剛剛開設的航空機械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等院校組成了西安臨時大學,學校遷至西安;1938年,北洋工學院又與東北大學工學院等院校組成了西北工學院,學校遷到了陜西省城固縣西北10余里的一個小山村———古路壩。當時教室設在祠堂里,木板充當黑板。吳自良回憶:“當時校舍比較差,但教師教課非常好,學生學習很用功?!本褪窃谶@樣的艱苦環境下,他讀完了大學。
1939年大學畢業后,他到云南壘允中央飛機制造廠任設計員。因為那個工廠許多工程師都是美國人,所以他不僅學到了有關飛機制造的知識,還鍛煉了英語口語。1942年,該中央飛機制造廠遭日機轟炸,吳自良隨工廠撤到昆明,進入中央機械廠任副工程師。有關方面通知他:要想重操舊業,必須加入國民黨。吳自良不愿加入國民黨。當時的國民黨航空委員會就以“逾期不報到”為由將他除名,并表明對他“永不錄用”。
1943年,吳自良在當時當醫生的大姐資助下,計劃自費赴美國留學,打算到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然而國民黨航空委員會對他“永不錄用”后,他只好改行。吳自良經他原來所在的中央機械廠廠長的推薦,以助教的名義經印度來到了那位廠長的母?!绹テ澅た▋然砉W院(今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物理冶金專業研究生,師從X射線晶體學家、物理冶金學家巴瑞特教授和物理學家斯莫洛柯夫斯基教授。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博士畢業后,他留在了該校金屬研究所做博士后;1949年應聘到美國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任研究工程師,主持美國國防部的重要科研項目“軟鋼中阻尼和疲勞”的研究。
1945年,美國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小的原子彈形成了巨大沖擊波。正在求學的吳自良開始還不知道原子彈是怎么回事,聽了幾次報告后,他知道了一個大概。當時的他還想不到若干年后會有機會為祖國的核武器研制作貢獻。
據和吳自良在一個研究所同事6年的高級工程師、我校上海校友會秘書長郁世榮介紹:“在美國時,有一件事情給吳自良的震動很大。當時美國上層社會人們都穿質地較好的衣服,他于是到當地一個高檔的服裝店去買衣服,而店員卻問他:‘你是不是洗衣店的員工來收衣服的?’祖國貧窮,海外的游子再成功也被人看不起!聯想到許多在美的中國留學生怕被歧視而謊稱自己是日本人的情況,吳自良更堅定了以所學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富強起來的決心?!?BR>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了美國,吳自良激動萬分。吳自良的外甥徐燕舞說:“小舅當年毅然放棄了在美國擁有汽車洋房的優越生活條件和專業對口有發展前途的工作,立即著手回國投身新中國的建設。1950年冬,他突破種種阻撓,以華僑的身份取道日本和香港,于1951年初終于回到了闊別7年的祖國?!?BR> 回國后,吳自良先到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冶金系任教授。1951年夏,他應聘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現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主持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
吳自良說:“我不太喜歡上海,年輕時就決定不考上海的大學,想不到因為要陪母親度過最后的日子,結果留在了上海,一留就是大半輩子?!贝耸伦阋妳亲粤际莻€孝子。1952年,吳自良和震旦大學(現復旦大學)英文系教師徐仁女士結為伉儷,之后養育了兩個兒子。在新中國的嶄新天地中,吳自良開始了他一生為祖國而不懈耕耘的奮斗歷程。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吳自良在回國初期,主要志趣在于運用在美國學到的先進知識在世界物理冶金學科領域為中國爭得一席之地。但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科技落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有大量材料學科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他毅然放棄了個人志趣,他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前線急需一種“特種合金電阻絲”,中央軍委通過上海市委下達命令,限期半個月內完成。上海冶金研究所承擔了這項任務。吳自良二話沒說,帶領科技人員刻苦攻關,如期完成了任務,獲得了表彰。
上世紀50年代,我國機械制造業需要大量低合金鋼材料。當時所用的合金鋼均來自美、英、蘇。這些國家的合金鋼中含有一些我國稀缺的金屬元素,國產化較困難。吳自良接受了中科院下達的研究蘇聯40X低合金鋼的代用品任務。他經過調研確定了以我國富產的錳、鉬代替40X中的鉻,終于制出錳鉬鋼,與40X鋼相比,其生產成本低,低溫沖擊韌性、回火脆化敏感程度等性能優越,疲勞和氰化性能相似。這項成果創建了我國自己的合金鋼系統,被譽為該系統的典范,并在撫順鋼廠、長春第一汽車廠和上海柴油機廠進行了推廣應用,獲得了1956年我國首次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60年代,他在所內組建了精密合金研究室,提出研究相變問題的方向;他研究鋼中過渡族元素,澄清了文獻中許多爭論和謬誤。70年代,他針對半導體器件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成品率低和可靠性差的問題,提出并指導開展單項工藝和硅材料品質因素的研究,獲得了中科院和上海市的科技進步獎。他的同事評價:吳自良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為上海冶金所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塊集成電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做個“優質‘鏈條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面對美、蘇、英3個超級大國的核壟斷,中國也開始對原子彈技術進行研究。眾所周知:鈾235是最重要的核燃料,在熱中子的照射下會發生核裂變,并通過連鎖反應放出大量核能。但在天然鈾中,鈾235只占0.7%,其它都是鈾238。而鈾238不但本身不發生核裂變,還要吸收熱中子,妨礙鈾235連鎖反應的實現。所以要研制原子彈首先是要得到濃縮的鈾235。但二者的原子量差別很小,只差1.3%,所以把鈾235和鈾238這對“雙胞胎”分開,關鍵是制造出分離膜。美、蘇、英3國均把分離膜列為國家絕密,蘇聯稱之為“社會主義陣營安全的心臟”。
1960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撤走了專家,拒絕為中國提供分離膜等關鍵器材。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所所長的錢三強曾說:“有人揚言:沒有外援,中國的濃縮鈾工廠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更不用說造原子彈了。這其中的關鍵技術是制造用來分離鈾235的分離膜?!?BR> “甲種分離膜”對外稱“真空閥門”項目。包括上海冶金研究所、沈陽金屬所、復旦大學和北京原子能所4家單位開展了研究工作。但當時因為力量分散、工作重復、交流不便而妨礙了研制的進度。周恩來總理及時作出了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在五六年內攻克這一“心臟”;并將任務交給了上海市和中科院??偫碛H自找到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交代了任務,中科院將該研制任務集中下達到上海冶金所,通知其他分離膜研究小組攜帶設備于1961年春節后到上海冶金所報到。于是,60多名專家在上海冶金所組成了第10研究室,對外稱7支部。時任上海冶金所副所長的吳自良任室主任、技術總負責。7支部下設3個組,各個組分工合作,聯合攻關。
想到當年美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引起的轟動,現在有機會為制造自己國家的核燃料和原子彈出力,吳自良感到無尚光榮。他放下籌備已久的研究項目,全身心投入到會戰之中。3年多的時間里,他基本沒有離開過實驗室,每天檢查各組的進展,隨時解決各種問題。那時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過年過節也不休息。當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吳自良和同志們一道住集體宿舍,吃大食堂,幾天難見“葷腥”。1963年,劉少奇、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特地來到上海來聽冶金所的工作報告。二機部則經常派人來查看工作進展。1963年年底,上海冶金研究所正式報告:“‘心臟’被攻克,能在中等規模的工廠批量生產;元件性能良好,超過了蘇聯的元件;造價僅為原來估算的黃金價格的1%!”
就這樣,中國科學家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攻下了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獨立掌握濃縮鈾生產技術的國家。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已著手新研究的吳自良從報上獲悉了這一消息,激動萬分。那遙遠的“禮炮”聲里,有全體中國人的自豪,也飽含著科學家對祖國的深厚情感!之后的20多年實際應用表明,“甲種分離膜”的使用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1984年,這項成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并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覆蓋項目獎。
據郁世榮介紹:“在研究所,吳自良的一句話廣為流傳:我們搞國防的要有‘豎著進去橫著出來’的決心,把一生都貢獻給國防建設事業!”他對祖國的真摯情感在這句話中表露得淋漓盡致。我們在采訪吳自良時,徐燕舞把吳老在病榻上寫的回憶文章《‘鏈條人’日記》拿給我們看。他寫到:“80歲以前,我是根‘鏈條’,被‘掛’上了多項任務。每項任務我都超額完成了,堪稱是優質‘鏈條人’了!”他在回憶研制“甲種分離膜”那段經歷時寫到:“毛主席當年找來了科學元帥聶榮臻,親自布置了要制成原子彈的任務,當時這個任務叫‘兩彈一箭’。中科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口袋里裝滿了完成這個大工程的各個‘鏈條’”?!霸訌棻ǔ晒?,舉國歡騰,我終于松了一口氣,總算完成了‘鏈條’人光榮的使命?!薄按伺e在國外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尼克松也‘打著白旗’來投降,毛主席臉上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人生一世,有此足矣!”這些話語,不正是他一生不懈攀登科學高峰、為祖國奉獻出全部心血的寫照嗎?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12月出生的吳自良屬蛇,離屬馬只差20幾天。他說:“我更愿意自己屬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彼蟆版湕l”一樣高速協調運轉的一生印證了他的話。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發現在全世界掀起了“高溫超導熱”??紤]到這種新材料在高技術領域中的極端重要性,吳自良不顧年逾古稀,身患痼疾,仍滿腔熱情地投入這個新的研究領域。他指導一批中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開展的“薄膜材料制備工藝及氧在高溫超導氧化物中擴散行為的研究”被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深得好評。1980年,吳自良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恢復研究生制度后,吳自良挑起了全面負責所內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擔。他悉心指導,嚴格把關,為培養青年科技人才而貢獻余熱。他非??粗貍€人的努力和勤奮,常說:“自己不努力,老天也幫不了你的忙?!彼€親筆寫下了“天助自助者”的人生格言,勉勵所內的年輕人。由于在培養研究生方面成績卓著,吳自良于1990年被中國科學院評為“優秀研究生導師”;2008年,他被中科院研究生院授予“杰出貢獻教師”榮譽稱號。
吳自良為人非常謙虛,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由于研制“甲種分離膜”屬高度機密,他在很長的時間里從未向外界吐露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了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吳自良是上海市惟一的受勛人員。徐燕舞說:“小舅曾多次表示,要將‘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捐給所里。他說,榮譽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只是個代表人物?!保ㄆ浞蛉诵烊始皟鹤訁强电?、吳丹琳完成了他的夙愿,捐贈儀式已于2008年5月29日舉行。)吳自良與母校感情深厚。他因為工作關系,多次與我校師生接觸。在我校110周年校慶時,吳自良作為杰出校友的事跡在校內被廣泛宣傳,為更多的人所熟知。他呼吁科學工作者要積極踴躍、持之以恒地去搞研究,不要老想著過去取得的成就。記者采訪他時,90歲高齡的他還興奮地回憶起在北洋就讀時的老師魏壽昆、技師鄧曰謨和學長葉培大,他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月24日,吳自良在上海辭世,享年91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在吊唁信中寫道:“吳自良先生在一生的科研實踐中,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脈博和國家的重大需求,不斷深入拓展其研究領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自主創新成就,為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徐燕舞以他的名字所作的藏頭挽聯:“自強不息兩彈一星建功勛 良師益友教書育人鑄輝煌”正是他一生的光輝寫照。
吳自良逝世后,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來唁電、唁函,并敬獻花圈和花籃。
一顆科學界的巨星隕落了,但更多“天大人”將傳承他的精神,奮勇拼搏,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