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一生酬宿愿 中西學海廣無垠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詟
詟
淺
析
北
洋
掌
校
人
李
書
田
的
教
育
思
想
期次:第955期
查看:1577

老年時期的李書田

李書田為之傾注心力的北洋工學院
提 及 北洋大學的歷史發展,就不能不談李書田。天津大學原校長,曾為李書田學生的史紹熙院士說:“李書田先生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一位拓荒者、奠基者。”作為享譽中外的教育家,李書田畢生在高等教育的園圃中辛勤耕耘,經過長期的求學經歷和教學實踐,他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教育思想。
李書田早期在多所大學任教并擔任教學管理工作,對他后來教育思想的形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1930年5月,李書田擔任唐山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并在初始兩年兼研究所分所所長。他打破了單科辦學的局限,恢復了礦冶工程系,建立了研究所,使學校升格為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并制定了具有建校大綱性質的《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專章》。這是該校歷史上嚴肅校風、校紀的最詳細、完善的規章制度。1932年,李書田擔任北洋工學院院長,1935年,兼工科研究所所長,亦延續了其從嚴要求,保證教學質量的教育思想。他倡導嚴肅認真的學風和教風,視其為培養合格工程師的重要標準。
視教育質量為辦學生命線李書田視教育質量為高等教育的生命線。他治校時嚴格進行教學管理,制定了《國立北洋工學院院務會議規程》、《學則》、《暫行組織規程》等系統完備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學生也自然受到“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的良好學風的影響。
李書田始終不渝地堅持“重質不重量,貴精不貴多,寧缺勿濫”的原則,錄取新生時,不以名額定標準,而是根據水準定名額,即以考生成績優劣確定錄取人數,而且數理化試卷均為英文,錄取標準很高,如1934年機械系計劃招生45人,最終僅錄取11人。新生入學后,他更是高標準、嚴要求?!秾W則》從學生日常生活到教學管理,從學習成績到升留級,從獎勵到懲罰等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促使學生平時認真學習,一絲不茍。學校還通過進行頻度不同的考試、學期結束后張榜公布成績等一系列方法激勵學生競爭,從而鞭策落后者。
北洋工學院的淘汰率曾高達50%—60%,一般淘汰率也在40%以上。學校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也制定了獎勵優秀學生的辦法,如:各門課程平均分數在85分以上者可以免繳學費。但是要想達到這一標準,學生必須得付出加倍的努力。
重視對師資的選聘和培養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李書田始終把延聘教師作為至關重要的大事來抓,曾曰:“本校教授非博士不聘?!弊阋娖湫闹局?。
在師資招聘的實際過程中,李書田雖有“非博士不聘”一說,但實際上更看重一個人的學識能力。他打破了論資排輩的慣例,堅持人才第一的原則,不唯學派、資歷、職位,只要一個人有一技之長,他即不拘一格地予以錄用。這一時期,學校匯集了如茅以升、高步昆、魏壽昆等一大批學界名流。李書田還注重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和梯隊建設。
李書田嚴格教學要求,重視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對教師的要求是以視學生最大限度的接受知識、掌握知識為標準。在這一點上,他對中外教師一視同仁,督之甚嚴,隨時隨地進行抽查。當時教師對學生學習、生活要求嚴格,一方面是出于其責任心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嚴。
李書田贊賞《公羊傳》之“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這句格言。他認為只“巧心”而不“勞手”,是只有學理而無實踐的理論家;只“勞手”而不“巧心”,是只有實踐而無學理的“老木匠”,二者一定要結合。強化教學實踐環節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實習,認為實地練習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長實際工作經驗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除在校內實習和實驗外,一般從三、四年級開始,每年春假或暑假,或安排參觀、地質調查、實地測量,或安排到工廠、社會進行實習。實習時間按不同專業規定也不同。實習往返舟車費、行李費等均由學校負擔,并供給每人每日飯費補助。學生的實習報告、記錄本經考核,作為該科目成績的一部分,如不及格則隨下一班重修。此外,各系增設了不少實驗室,添置了許多設備,為培養學生基本實踐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創辦研究所 建立科研基地學校為提高師生們研究礦冶工程和工程材料技術的水平,于1933年成立了礦冶工程研究所和工程材料研究所。1934年,經過李書田等人的積極爭取,中國第一水工實驗所由華北水利委員會、北洋工學院、導淮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等8個機構聯合籌建,1935年在天津舉行了揭幕典禮。該所是中國第一個進行大規模河海工程模型實驗的研究所。同時,水工實驗所董事會也正式成立,李書田任副董事長。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李書田向來重視科研,學校教師除完成教學任務外,還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學術氣氛濃厚。教授、講師和其他教員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紛紛著書立說。1933年,李書田首創“對數圖解河水流量計算法”,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10余部。學校張潤田、方頤樸、高步昆等教授所撰寫的專著均被選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大學叢書》。
李書田不僅關心教師們承接的重大科研項目,而且還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為教師們解決實際問題。據材料工程專家鄧曰謨回憶,他在仿制飛機發動機過程中急需科研經費,李書田特意找到天津中國銀行經理,幫助解決了燃眉之急。李書田在任時學校的科研成績尤為突出,僅《北洋理工季刊》就刊載了170篇學術論文,《北洋周刊》刊載了約115篇學術、科技專著文章。
李書田強調學生要在實踐中鍛煉才干,增長知識。談到學校建立的初旨時他曾說:“他日人才蔚起,各本‘實事求是’之校訓,以工程學術,開辟我神州禹域之蘊藏,躋國家于升平之境地,以符創設本校之初旨?!?br> 李書田在辦學實踐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培養高層次、綜合性人才。開創研究生教育先河1935年,北洋工學院合并原礦冶工程研究所和工程材料研究所,成立了國立北洋工學院工科研究所。1935年,該研究所制定了“國立北洋工學院工科研究所招考研究生簡章”,并于9月舉行了研究生考試。該研究所當年原計劃招收研究生5名,但只錄取了3名。1937年夏,3名研究生完成了規定課程和科研實習,學校依照教育部規定,組成了研究生畢業初試、口試及論文口試委員會,對3名研究生進行了學業和碩士論文口試。學校的首屆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畢業,被授予了碩士學位,他們也是我國培養的第一批研究生的代表。
創辦專業學術團體 獎掖優秀人才李書田返國之初,中國尚無水利學術組織,他會同國內水利界同仁多年奔波呼吁,終于在1931年4月22日成立了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穴中國水利學會的前身雪。他連續6年被選為該學會副會長,并創辦了《水利》月刊。為了培養水利后備力量,李書田捐款800元作為基金設立了“耕硯論文獎”,獎勵在《水利》月刊上發表優秀論文的作者,李儀祉和張含英獲得了該獎勵。1940年7月,李書田提議舉行耕硯論文競賽,在各大學中征集優秀論文,曾有4人獲獎。
水利工程學會成立后注重人才的培養。在李書田的積極推動下,該學會組織編撰了水利工程課本和水利工程叢書;設立了獎學基金獎勵和資助優秀學生;并在學會中增加學生會員指標等等。
重視文體活動李書田曾言:若無一個強健的體魄,學生則莫入北洋。他聘請了武術名家王健吾為學校體育部的主任。他將體育列為必修課,明令學生每周至少鍛煉4次;翻修了原有的11個網球場,又增設6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及足球、棒球、國術大型田徑賽場各1個。1935年,學校的運動項目達到了12種,357名學生一學期內參加各項運動1077人次,平均每人選習3種。北洋學子在天津市各項體育比賽中也屢獲榮譽。此外,現在的《北洋校歌》也是李書田在任期間聘請校內外詞曲名家創作的。
穴本文系本報編輯部根據胡如光、崔廣濤所作文章編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