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榮天大網絡文化 弘揚網絡正能量——天津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節建設工作回顧
期次:第1325期
作者:文/王濤 查看:51

2016年首屆校園網絡文化節啟動儀式

2018年校園網絡文化節現場

2024年校園博主論壇

攝影作品《百米高空看天大》———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特等獎

《海棠花開》———全國大學生 網絡文化節特等獎

校園歌曲《擁抱青春》———全國大學生 網絡文化節優秀創作歌手獎

動漫《校園之美:二十四節氣》———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一等獎
當下,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師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當代青年大學生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強調要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發揮校園網絡文化節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注重踐行將網絡育人和網絡思政深度融入網絡文化建設的實踐理念,鼓勵和引導廣大師生參與網絡文化產品創作,培育骨干人才隊伍,推動思政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網上講好天大故事、唱響天大聲音。
持續發揮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
我校校園網絡文化節于2016年正式啟動,一年一屆面向廣大師生廣泛征集微電影、微視頻、攝影、動漫、網文、原創歌曲、音頻、公益廣告、微課等多類網絡文化作品。近年來,校園網絡文化節在征集師生作品的量與質上都獲得了持續提升。從作品數量和覆蓋廣度來看,2023年度校園網絡文化節征集作品數量已達到了1200余件,自2016年起累計征集作品近萬件,激勵引導廣大師生創作了大量網絡文化作品,作品來源覆蓋了學校大多數學院,引領各學院師生廣泛參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從作品質量和獲獎情況來看,天大2016年起在“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中,累計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18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16項、優秀獎19項,自2022年起在“天津市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天津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中,累計獲得一等獎12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4項,獲獎數量在全國和天津市高校中位居前列,傳播了優秀天大校園文化。從活動深度和延伸影響力來看,校園網絡文化節自開展以來,輻射帶動各單位、各學院開展了一批校園網絡文化精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細化至單項作品征集領域,也延伸至網絡素養提升、網絡名人培育等方向,2024年度校園網絡文化節發布了“1+X”網絡文化主題活動,通過一個主題征集+X個重點項目,不斷推進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的融合創新。如今,校園網絡文化節已經成為學校網絡文化建設中最具引領作用的品牌活動。
不斷推動網絡育人與網絡文化建設深入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校園網絡文化節的建設工作中,學校注重推動網絡育人與網絡文化建設深入融合,把握青年師生的身心特點和網絡傳播規律,關注關心關懷青年實際訴求,持續推出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傳播力感染力強的優秀網絡文化作品,提升網絡育人實效,切實把握新時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在校園網絡文化節開展工作中,學校發布作品征集指南,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要導向,引導廣大師生創作充滿網絡正能量的網絡文化作品。如由學工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共同報送的工作案例《匯聚青年力量講好黨的故事,延續紅色血脈傳播時代最強音》,獲得了“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一等獎,由校團委同學們報送、講述我校研究生支教團20年支教故事的推文《廿廿不忘,這張227人的合影,我們拍了20年......》獲得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一等獎……凸顯了學校將網絡育人和網絡思政深度融入網絡文化建設的實踐理念。
持續促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人才隊伍培養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撐,青年師生既是網絡文化宣傳的工作對象,也是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的主體之一。校園網絡文化節開展過程中,在不斷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網絡文化產品創作,提升覆蓋廣度的同時,更加重視對網絡文化建設骨干人才隊伍的培養,使其成為優秀校園網絡文化產品產出的核心力量。一支隊伍是新媒體宣傳骨干隊伍,以學校、機關部處、學院各官方新媒體矩陣為依托,形成了天津大學新媒體中心、天津大學新青年媒體中心、天外天工作室以及各學院新媒體團隊等為代表,由青年教師指導、青年學生主體參與的校院兩級新媒體宣傳骨干隊伍,通過新媒體運營策劃持續產出青年師生喜愛的正能量網絡文化作品。另一支隊伍是網絡文化工作室骨干隊伍,結合專業特色在校內陸續打造了思政教育、校史文化、動漫創作、網絡文化創意設計、校園科普等多類型網絡文化工作室,探索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以專業導向產出高質量精品網絡文化產品。
不斷激發網絡文化建設中的“群眾”力量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發動師生、依靠師生、宣傳師生、引領師生,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學校注重依托校園網絡文化節,著力在師生中發現和培育正能量校園博主,搭建展示平臺、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其創作更多以正確價值觀為先導、內容形式更加貼近青年學子的校園網絡文化產品。近年來,學校涌現出許多頗具影響力的“校園網絡名人”。比如環境學院的黃俊老師,在致力于鄉村振興的兩年多里,他拍攝了500多條視頻,推介宕昌的美景、美食、風土人情,推廣科技項目,從一個“工程宅男”變身為“宕昌網紅”。自動化學院博士生鄒昊銘,利用個人新媒體賬號以輕松詼諧的形式分享科研生活日常,引發青年共鳴,他錄制的天大早餐體驗短視頻,幽默有趣,被中國青年報發布報道。建工學院李成迪同學一人在首屆“你好,天津”網絡短視頻大賽獲得了6個獎項……學校舉辦校園博主論壇,建立校園博主通訊錄,搭建交流平臺,并推出校園博主原創激勵計劃等。將宣傳“鏡頭”對準優秀校園博主,策劃系列新媒體宣傳報道,形成了榜樣示范效應。
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開展校園網絡文化節系列活動,引領師生創作更多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持續營造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繁榮天大網絡文化,弘揚網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