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在津召開
期次:第1325期
查看:70
本報訊(文/環科宣)2025年3月28日至30日,第十八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天津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由天津大學和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學科委員會聯合主辦,天津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疆大學化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學會陸海水域污染防控分會共同承辦,天津工業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和天津市陸域水域污染防控與碳匯重點實驗室協辦。大會以“減污降碳擴綠目標愿景下水處理化學的創新發展”為主題,吸引了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千余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行業從業者齊聚一堂,共商水處理化學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發展方向。天津大學環境與生態研究院院長白敏冬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楊敏研究員共同擔任本次會議的主席,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展思輝、黨委書記杜云飛擔任秘書長。
大會于3月28日上午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柴立元在致辭中說,天大環境學科致力于攻克水處理領域關鍵難題,白敏冬教授領銜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研發了以羥基自由基為核心的陸海水域微小有害生物災害高效綠色防控和海洋微藻儲碳技術裝備,已在福建省海域和渤海灣規模化應用,為全球海洋生態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工程院曲久輝、李家彪、段寧、任洪強、徐祖信分別從水分子轉移的微場效應到深海生境國際計劃跨尺度視野探討水化學的奧秘與未來藍圖,共話水質工程學變革的創新發展,提出實時微觀化學數字化技術、水環境水質韌性的智慧調控等創新技術,為水處理科技邁向智慧化指明了方向。會議設置15個專題分會場,覆蓋飲用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資源化、工業廢水深度處理、陸海水域污染防控等關鍵領域,特設產學研、青年學者論壇、研究生論壇、論文寫作工坊、前沿論壇。與會者通過學術報告、圓桌討論及科技成果展等形式,交流綠色水處理藥劑研發、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融合應用等創新成果,并促成多項校企合作意向。來自國內外知名學者、企業代表進行了450余場的報告,充分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應用案例。
大會主席白敏冬教授指出“我國水環境治理已全面進入陸海協同治理新階段”。會議首設“陸海水域污染防控與生態修復”分論壇,科學家們通過多尺度耦合模型、陸海水域污染防控技術和智能監測研發,正在構建覆蓋污染溯源-過程模擬-綠色防控-生態修復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為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科學支撐。
閉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漢青院士提出了快速檢測城市污水處理廠病原微生物的新技術—Water\NEWS。
作為我國水處理領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學術盛會之一,本屆會議不僅為學界與產業界搭建了高效對接平臺,更為推動我國水環境治理現代化、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