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新時代好青年 在善作善成中綻放青春之花
期次:第1318期
作者:文圖/解雯超 查看:28

天開高教科創園舉辦天津大學第14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校級決賽

團委召開專題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

創新創業團隊項目路演

原創話劇《侯德榜》在天大 中國公安大學公演

青馬班學員赴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展參觀學習

學校新發展團員在西青區第六埠村舉行入團儀式

研究生支教團在宕昌縣大寨光伏科普基地開展科普宣講

團市委副書記席一政參加醫學院神經工程與康復實驗室縱向團支部專題學習
天津大學團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共青團職責使命,緊密圍繞“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以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為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動員引領廣大青年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中挺膺擔當。
聚焦“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
引領青年在創新創業崗位上建功
如何把實踐經歷寫進簡歷?如何把創業思路轉化為真成果?為助推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更多人才動能,天津大學團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整合實踐教育資源,以實踐培養能力,以競賽激發活力。
首次在天開高教科創園舉辦了天津大學第14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校級決賽。90支隊伍成功入圍該決賽終審答辯會,持續以“挑戰杯”系列賽事為契機,營造學校創新創業氛圍,發揮組織優勢,為學生、項目、平臺等資源深度融合搭建載體,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上勇爭先、善作為,貢獻青年力量。截至目前,天津大學校友、學生、教師參與注冊、遷入園區的企業已達近百家,充分利用天開高教科創園發展機遇,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堵點難點。
開展共青團促就業“校友家宴活動”,邀請行業大咖講解就業創業歷程,引領“矢志創新”的就業創業精神。組織學生赴河北梅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觀調研,打造從理論到實踐的就業觀引領模式,建立“摸底+宣講+解讀+實踐”的就業觀教育體系,及時掌握學生所思所想,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在今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昌平區人民政府等多部門聯合承辦的“首場國創菁英薈”上,我校3支學生創業團隊受邀在會上路演,其中“智醫‘神工’—全球首款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項目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馬炳林作為愛可頌團隊的代表,受邀在2024年中關村論壇作為優秀青年創業代表,作了題為《開啟寵物健康新紀元的“基因之鑰”》項目路演發言,同與會人員交流行業發展。
組織學校各級團組織開展新質生產力專題學習,深刻領悟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醫學院神經工程與康復實驗室縱向團支部組織專題學習,結合行業發展現狀,研討新質生產力如何助力學科高質量發展;精儀學院“儀”星向黨理論宣講團受邀前往天開園開展宣講,促進青年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基本內涵,厚植科研報國情懷;微電子學院赴天開園開展“凝‘芯’聚力,科創未來”主題團日活動,引導團員青年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基本內涵,在解決微電子學科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上挺膺擔當,為助力國家早日實現集成電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不斷奮斗。
聚焦“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善作善成”
引領青年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10周年之際,天津大學團委積極探索區域化團建機制,著力打通青年跨界合作體制壁壘,暢通區域發展機制“微循環”,通過區域化共建和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為引領青年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擔當作為、貢獻力量。
開展共建活動,增強區域內團組織活力。首次組織新發展團員赴校外西青區第六埠村舉行新發展團員入團儀式,同學們在西青區青年突擊隊代表的帶領下莊嚴宣誓。儀式結束后,同學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一起走上田間地頭,開展“尋訪總書記足跡”實踐課程,將理論知識學習同鄉村實踐相結合,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團委立足天大特色,加強與各區街道和企事業單位的共建聯動,組織團員青年走進和平區五大道、濱海新區渤化集團、寶坻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參觀走訪重點企業,與區域內的青年開展學習交流,多角度分享自身經驗和心得體會。
延伸組織覆蓋,加強軍地共建共育。加強軍地資源共享,與武警天津市總隊執勤二支隊執勤四中隊建立了“軍地共建共育基地”“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通過軍地攜手、優勢互補,進一步加強軍地互動交流,不斷加快軍民融合工作向縱深推進,促進高校國防教育與部隊培養人才協同發展,持續深化青年聯系、凝聚青年群體。
積極服務社會,助力區域振興發展。充分發揮區高校資源稟賦,搭載青年資源、智庫資源,深化高校團組織與社區結對聯系機制。經管學部團委組織學生面向河北威縣等地開展全國公益助農營銷賽,號召跨專業、跨院校組隊,通過“e幫扶”等電商平臺,開展直播活動20余場,推廣助農營銷活動,直接營銷額達40萬元,實現了對河北威縣、甘肅宕昌等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推廣;建筑學院在河北承德市孟家莊村建設黨群活動中心、醫療所和籃球運動中心等,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孟家莊村的村民戶區進行墻面美化工作,用青春之筆描繪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獲得村民廣泛好評。
聚焦“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
引領青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講好“天大故事”
有精神引領,方成氣象;有先進文化,方有靈魂。天津大學團委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矢志創新精神,聚焦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奮力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深處“著力”,傳承賡續紅色精神。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引導師生走出校園,實地探訪紅色場館。校青馬班、機械學院、化工學院、微電子學院、海洋學院、精儀學院等數百名青年師生赴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同學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平津戰役紀念館的足跡,通過一幅幅歷史照片和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沉浸式感受、全方位了解平津戰役從戰略制定、戰前準備、群眾支援、浴血奮戰到最終勝利的波瀾壯闊的全過程。在參觀中緬懷先烈,同學們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壯烈和先輩的英勇無畏,感受和平來之不易,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奮進的初心和使命。太雷班成員依據“北洋之光”、革命先驅張太雷的革命生平打造張太雷烈士紀念展館、張太雷精神情景教學基地等系列宣講陣地,依托《醒世驚雷》《抉擇》等原創話劇,把太雷故事講述好,讓太雷精神代代傳承。組織學生骨干開展紅色書籍閱讀活動,太雷班與院級青馬班學員長期開展“理解中國”紅色基因讀書會系列活動,邀請學院青年教師與學生共同解讀、分享經典讀物。
精準“發力”,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引領高校學生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話劇歌劇的紅色能量注入同學心中。天津大學團委打造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原創話劇《侯德榜》,以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化工學家、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先驅人與奠基者侯德榜為原型,通過“校友演校友、學弟演學長”的方式,展現了士子楷模的赤子愛國之心,振業興邦之志,傳承愛國之志?!逗畹掳瘛吩谥袊泊髮W和天津大學公演4場,近8000名學生前來觀看,共同走近侯德榜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感悟科學家精神;特邀天津音樂學院復排的民族歌劇《同心結》入校接連上演兩場,劇目刻畫了革命烈士黃繼光的英雄事跡,讓同學們沉浸式學習,領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蕩起全場千余名師生澎湃的愛國情;持續打造“北洋大講堂”“青年文化論壇”等特色品牌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同學們帶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分享與介紹。從外,團委貼近學生需求,舉辦了“海棠季”“社團嘉年華”“十佳校園歌手大賽”“周末音樂會”等品牌文化活動,推動校園文化育人“細無聲”。
持續“用力”,用心講好“天大故事”。傳播好天大聲音,展示真實、優秀、立體、全面的天大故事,開展“十佳杰出青年(學生)”“最美團支書”評比,開展候選人事跡分享沙龍,從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體活動等多個方面解答青年現實困惑,通過沙龍座談、主題研討、經驗分享等形式,助力青年成長;組織“五四紅旗示范團支部”評選,通過評獎評優、選樹榜樣的方式,打造樣板團支部,加強團組織建設、激發團組織活力。在今年天津共青團表彰中,我校1人獲評“天津五四青年獎章”,1個院級團委獲評“天津市五四紅旗團委”,2個團支部獲評“天津市五四紅旗示范團支部”,1人獲評“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干部”,3人獲評“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此外,各學院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團日活動,教育學院開展的“青年故事我來講”主題演講活動,通過青年講述中國歷史上革命青年的英勇事跡、社會上涌現出的青年事跡或身邊的勵志青春故事,傳承五四精神,講述“天大故事”。
聚焦“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引領青年在志愿服務和鄉村振興舞臺施展才干
天津大學團委深入志愿服務一線,組織團員青年參加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活動,創新長效機制,在制度化、組織化、項目化、創新化、持續化上下功夫、增動能、求實效,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拓展志愿服務領域,創新志愿服務模式。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志愿服務項目活動,全力推動團員青年參與社會治理。天津大學團委聯合五大道街道在睦南花園舉辦了“志愿青春,情暖津城”——“一站式”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天津大學代表性學生社團和志愿服務隊,圍繞醫療健康、生態環保、便民服務、科普宣傳、文化文藝等專題,設置12個宣傳體驗點,以互動體驗、趣味游戲、打卡集贊等多種形式,將志愿服務和文化體驗送到百姓家門口,打通志愿服務“最后一公里”。天津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定期選派優秀志愿者深入天津市動物園、自然博物館、意大利風情區等場館、園區,開展文明引導、紅色宣講、文化宣傳、景點講解、“動物日志”撰寫等多元化服務。
搭建助老志愿服務平臺。積極響應團市委“社區青春行動—寸草心”青年志愿者助老行動,組織動員青年在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在敬老助老的路上,青年志愿者們攜老共行,與老同行。天津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與陳塘莊街微山里社區簽訂共建協議,成立了“情聚微山”大學生志愿者隊伍,每周選派學生志愿者前往微山里社區服務老人。太雷班組建的“多Young老家”助老志愿服務隊,為社區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便利服務和社區活動。經管學部與五大道街開展了“青春聯盟”街校共建項目,選派優秀團員青年擔任五大道街13個社區團支部兼職副書記,參與社區各項工作。
發揮高校資源優勢,為鄉村文化振興“賦能增效”。天津大學研支團以“傳承發展品牌活動,實踐探索支教新模式”為服務主線,發揮教書育人、橋梁紐帶、鄉村振興的角色功能,在服務地開展云課堂、書信交流、豐羽路、青鳥廣播站等一系列品牌育人活動,累計覆蓋學生4萬余人。近年來,全校百余支實踐隊利用寒暑期時間奔赴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數百個鄉村開展實踐,以文化興農、科技支農、衛生惠農、智慧助農等方式,助力鄉村發展,投身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尋訪總書記足跡”“興學之路”“筑夢鄉村”“揚帆計劃”等一批品牌實踐項目,建立100個實踐基地、建立100個夢想教室、開發100個扶貧產業項目、開展100次教師培訓、一對一幫扶100名留守兒童,從其積貧積弱的根源出發,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準確把握社會和時代所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社會實踐育人實效。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未來,天大共青團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共青團在“十項行動”中的可為、能為、善為之處,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