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擘畫“雙奧”場館的大國工匠——記我校杰出校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興鋼
期次:第1305期
查看:98

李興鋼院士

國家體育場“鳥巢”鳥瞰圖

俯瞰延慶冬奧賽區體育場館“雪游龍”和“雪飛燕”

績溪博物館

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

大院胡同28號

唐山第三空間

首鋼工舍

商丘博物館
2023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中國建筑界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雙奧”場館總設計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我校建筑學院杰出校友李興鋼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青年建筑師脫穎而出
李興鋼,男,1969年3月生于河北唐山樂亭;分別于1991年和2012年獲得天津大學工學學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首席專家、大型復雜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勝景幾何建筑研究所主持人;清華大學建筑學設計導師,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14屆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李興鋼在工程一線從事建筑設計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32年,主持完成了以北京“雙奧”主場館為代表的多項國家重大工程設計項目——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績溪博物館、天津大學新校區綜合體育館、唐山第三空間綜合體、首鋼工舍等大量代表性建筑作品,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建筑創新成果。
在幾十年的工程實踐中,李興鋼熱愛設計事業,工作作風嚴謹、扎實,努力鉆研業務,不斷進取,在所從事的建筑設計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李興鋼曾獲第十屆梁思成建筑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青年建筑師獎)、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金獎、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銀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大獎等獎項和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央企業十大杰出青年、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北京奧運工程特等功臣等榮譽。
2008年,李興鋼曾在希臘境內高舉火炬,沿著雅典的城市街道,參與北京奧運會圣火交接儀式前的火炬傳遞;2022年2月,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李興鋼完成了北京冬奧會第135棒火炬接力。
創立獨特的建筑理論
建筑是世界上最重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式之一,建筑師創造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不僅美觀、而且具有實用性。
李興鋼深入到城市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與矛盾中,融合中國傳統空間思想,創立了“勝景幾何”理論和“工程建筑學”方法,他的建筑研究與實踐聚焦建筑對于自然和人密切交互關系的營造,體現獨特的文化厚度和美學感染力,在現實條件下最大程度還原人們理想中的詩意空間。在他理想的建筑世界中,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的城市也能處處充滿“靜謐勝景”與“詩意幾何”。
他認為,建筑不僅是人類為自己的生活空間所營造的庇護所,同時也必需與它所處的環境———包括原生自然和人工自然——以一種密切交互的方式共存于世;建筑也不僅是人類所創作的偉大藝術,還應以被特定工程原理或技術場景約束的方式成為藝術。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技術環境、文化環境已在不知不覺間發生巨變,對建筑學的未來有著近乎顛覆性的影響。建筑師的任務就是努力建構建筑與自然交互的理想世界、尋獲技術與詩意鏈接的互通之道。
令世界震驚的“鳥巢”
2002年,著名建筑大師赫爾佐格、德梅隆想要尋求一位熟悉中國文化且有國際視野的合作者,共同完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場館的競賽設計。李興鋼從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
“既然是合作,就要有自己的思想?!痹谇捌跇嬎贾?,除仔細聆聽大師的設計思路外,李興鋼還從中國建筑師的角度對“鳥巢”設計方案進行補充、完善,讓“鳥巢”成為融入世界語境的當代中國建筑。2003年4月,經過專家的嚴格評審和公眾投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
方案從44個方案中脫穎而出,并確定正式實施。
在這個方案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鏤 空 手法、陶瓷紋路、古典窗欞花格、熱烈燦爛的中國紅與先進的現代鋼結構設計完美融合。整個體育場的結構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格狀的構架,外觀看上去仿若樹枝編織而成的鳥巢,膜材料覆蓋這灰色礦質般的鋼網,包裹著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臺。令人驚嘆的是,整個建筑屋頂通過巨型網狀結構聯系,這樣的造型賦予體育場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暴露在外的結構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觀,整個體育場具有復雜和簡潔的雙重特質。均勻而連續的環形看臺也使觀眾獲得最佳的觀賽視野,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沖刺。
李興鋼在接受采訪時說:“‘鳥巢’表現出對建筑歷史的一種推動性、革命性的創新,對21世紀中國和世界建筑的發展道路提供了一種見證。無論是‘鳥巢’作為建筑的創新,還是對于它的長期運營,‘鳥巢’都最終證明了自己,證明了這個設計是非常有預見性的?!?br> 讓冬奧延慶場館“天人合一”
2022年,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人們看到的是山林掩映間的場館群,并不凸顯建筑本身的形象,而是強調它們與山林環境之間的高度融合。
“我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總設計師,完成了‘雪游龍’‘雪飛燕’等場館的工程?!崩钆d鋼說。
李興鋼及其團隊提出“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賽區規劃和場館設計理念,創新性地采用了“以設計帶需求、以場館帶規劃、以科研帶工程”的工作模式。研發了超長三維異形曲面賽道高精度生成與一體化成型、賽道地形氣候保護系統、順形勢弱介入可逆式高山場館、覆土大空間近零碳場館、山地原生樹木評估與保護移栽、超千米海拔落差生態保護與修復、基于自然環境信息模型的場館數字化設計建造、基于多場景轉換的“BIM+”信息協同等國際領先技術,建成了被國際認證為世界最好的滑行中心(雪游龍)、世界領先的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和最具生態特色的冬奧賽區,高質量、超預期建設完成延慶賽區及其場館群,在超大尺度山地場館中實現了可持續理念的工程化。
“如果說在‘鳥巢’的那個時代,是通過器物審美的角度來體現中國文化的話,那么在冬奧場館,特別是在延慶賽區,場館設計凸顯的是一種建筑與環境相互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種文化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當中‘天人合一’生活哲學的一種體現、一種現代的表達。”
“作為一名建筑師,我有幸參與了北京‘雙奧’場館的設計和建設,見證了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把悠久的中國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到我們的建筑創作之中,使我們的中國式現代化建筑設計能夠更加有活力,更加有長久的生命力?!崩钆d鋼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