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p9xen"></form>
      <nav id="p9xen"><listing id="p9xen"></listing></nav>

          <em id="p9xen"><source id="p9xen"></source></em>

              2023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期次:第1304期    作者:□ 《天津大學報》編輯部   查看:116

              學校召開主題教育動員大會

              入駐天開園的北洋智能網聯車團隊

              天津大學師生助力宕昌人民“喝上水喝好水”

              天津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

              學生黨支部在社區黨員活動中心開展學習活動

              全體新入職教師進行莊嚴宣誓

              學科交叉中心首屆博士生入學

              學校召開“領航計劃”方案研討和論證會

              天津市高校來天大調研新工科教育

                法學院院史館通過驗收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冠軍爭奪賽現場

                天津大學第十二屆世界校友代表大會舉行

                天大獲博士后全國大賽榜首

              天津大學(天津市)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

                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土建工程完成聯合驗收

                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

                天津大學2023年秋季第一場綜合雙選會




                天津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
                2月22-24日,中國共產黨天津大學第十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23日,大會開幕會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楊賢金作了題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中國特色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的報告,校長金東寒主持大會。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王旭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對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長朱保江受教育部黨組委托向大會發表視頻講話。
                第十一次黨代會期間,代表們忠實履行職責,認真嚴肅行使民主權利,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審議了上屆黨委報告和紀委工作報告,就未來5年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描繪了新時代新征程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匯聚了力量。
                24日,大會舉行閉幕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國共產黨天津大學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天津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后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天津大學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黨委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選舉楊賢金同志為黨委書記,通過了新一屆紀委選舉產生的紀委書記、副書記人選。
                大會提出了未來5年的奮斗目標:讓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高素質教師隊伍更加壯大,學科專業特色更加鮮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能力更加顯著,校園治理與服務保障更加智能高效,學校文化更加自信、開放、從容,基本形成人才輩出、大師匯聚、貢獻卓越、聲譽卓著的生動局面。會后,各學院師生代表認真組織、學習領會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主動將大會精神融入工作學習中,為下個5年征程凝心聚力、昂揚奮進。
                扎實開展好主題教育
                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天大作為第一批參加單位,于3-8月集中開展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學校黨委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這一總要求,緊扣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實干擔當促進發展、踐行宗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5個方面目標,聚焦理論學習、政治素質、能力本領、擔當作為、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等6個問題,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學校黨委研究制定了主題教育理論學習專項方案,設計了5個專題、48項學習內容,邀請專家開展理論輔導報告85場次;舉辦“我們這十年”學校事業發展成就展,組織“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智能電網團隊和天津楷模王東坡教授事跡報告會;處級以上黨員干部緊密結合學習體會和工作實踐講授專題黨課300余次,專家學者在《人民日報》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校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學校實際圍繞12個題目、處級干部細化延伸至310個題目開展調研,形成了“同題共答”、相互支撐的體系。學校黨委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緊緊圍繞6個方面突出問題和中央指導組反饋的14個重點問題,細化各類問題80個,提出工作措施97條。各院級黨組織通過調研梳理問題888個,提出解決措施1026項,制定、修訂工作制度185個,把調研發現的問題,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實在在成果。
                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由教育部等12個中央部門會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天津大學承辦。2023年有國內外151個國家和地區5296所學校的421萬個項目、1709萬人次報名參賽。
                6月9日,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全國啟動儀式在天津港舉行。8月11-13日,大賽天津賽區比賽在天大舉行,有79所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60747個項目參賽,參賽學生達283158人次,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大賽優秀項目資源對接會創新形式,與天開園深度鏈接,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12月3-6日,大賽各賽道金獎爭奪賽在天大舉行,參賽選手展開了精彩角逐,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的創新活力。12月6日,大賽冠軍爭奪賽、大賽優秀項目資源對接會暨落地項目簽約儀式舉行,天津市委書記陳敏爾出席相關活動。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出席并講話。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主持大賽優秀項目資源對接會。懷進鵬、張工一行還參觀了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成果展、大賽成果展。
                在本屆大賽中,天津大學有11個國內主賽道項目、3個“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11個產業賽道項目及推薦的11個國際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最終斬獲23項金獎(國際項目5項),獲得金獎總數第一名,并第一次站上了冠軍爭奪賽舞臺,均取得歷史突破。
                推進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
                5月18日,天開園開園,天津大學首批遴選了28個硬核項目入駐,募集了3600萬元創新創業獎金,以“求是”“求實”的實干姿態,深度參與天開園建設,為科創天津貢獻天大的力量。同時,天大也用一系列“第一”推進天開園建設:開出天開園第一筆發票,提請天開園第一個知識產權申請,簽訂天開園第一個技術開發合同、第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等。
                截至年底,天大已有68個優質項目入駐天開園,其中,學校在職教師企業37家、校友企業15家、學生企業8家,與天大教師合作企業8家。
                積極主動做好定點幫扶工作
                天津大學調整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及成員單位,由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成員單位增至15個,審議發布了《天津大學2023年定點幫扶工作實施方案》。暑期,校黨委書記楊賢金帶隊赴宕昌考察,出席定點幫扶宕昌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座談會,為大寨村“鄉村振興”講習所揭牌。天大全年共派出干部師生463人次前往宕昌推動幫扶。
                學校堅持教育啟智:支教團成員赴宕昌開展支教服務,調動校內外資源捐款捐物合計25.27萬元,建成“夢想電腦教室”“理想充電站圖書角”,培訓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和專技人才6000多人次。學校堅持科技賦能:繼續投入150萬元科研經費設立“鄉村振興”項目,推動“振興號”飲水凈化系統,保障19.2萬人的飲水安全,推廣“變廢為肥”環境解決方案,案例《科技賦能變“廢”為“肥”呵護宕昌綠水青山》獲評教育部第七屆直屬高校創新試驗典型項目第一名。學校堅持示范引領:對大寨村海棠廣場進行綠化美化,幫扶車間新推出黃芪茶、足浴包等產業項目,成立“大寨鄉村振興講習所”,并掛牌“隴南市基層理論宣講面對面示范點”。
                持續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和“師友導師”隊伍建設
                我校致力于強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牽頭搭建平臺、匯聚育人力量,形成了一套具有天大特色的學生社區育人工作體系。
                學校推動“三全五育”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在學生社區落實落地,推進育人力量進駐社區,校院各級領導干部、學科專家及“五老”先生常態化走進社區,在社區大家庭中發揮“家長”作用。我校持續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在學生社區新建團輔室、生涯教育體驗空間、輔導員工作室、黨團活動室、“師友導師”談心談話室、多功能活動室、瑜伽室等,推動育人資源全面匯聚;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
                我校全面實施“師友導師”計劃以來,以宿舍為單位,為所有本科新生配備“師友導師”,為學生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培養學生骨干,鼓勵學生黨員團員亮身份、做表率、長才干,激發學生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在學生社區組織宣教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學生生活場景,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根基。
                加強師德建設 選樹優秀典型
                學校通過師德集中學習、選樹優秀典型引領學習、組織系列活動體驗學習等不同方式推動師德師風建設。
                5月,校黨委下發了《關于在全體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向王東坡同志學習的通知》,號召全體教職員工學習王東坡同志忠誠堅定、獻身使命的愛國精神,立德樹人、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勇于創新、造福人民的奮斗精神,做“四有”好老師。
                王東坡同志被追授“天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和“天津楷?!薄?br>  學校舉辦了天津大學師德集中學習教育啟動大會,進一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師德養成。我校連續3次上榜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本年度“激光及光電測試技術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學校還通過舉辦優秀教師表彰大會暨新教師入職儀式、師德主題征文等系列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推動師德師風工作走深走實。
                學科建設取得新成效
                2023年,學校持續優化“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綜合性學科布局,6個學科群入選新一批天津市高校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群建設名單。8月,天大學科交叉中心迎來首批76名博士研究生新生;大力推動“儲能技術”學科交叉中心建設,建成全國首批儲能微專業和培訓平臺。
                在第三方學科排名中,天大1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工程學科領域繼續保持全球前萬分之一,其中經濟與商業學科領域首次進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14個學科上榜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其中建筑與建造環境位居全球第30名;36個學科上榜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其中化學工程等3個學科位居全球前10名。
                文科建設成效顯著,馮驥才教授在《光明日報》發表重磅文章《非遺學原理》;天大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獲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獎46項,其中一等獎10項;6家智庫入選第四批天津市高校智庫,5項案例、17項成果獲中國智庫索引年度案例、成果評選推薦;《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被列入外交部發布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與《關于全球治理變革和建設的中國方案》。
                學校醫科事業高質量發展,醫學院、藥學院、生命學院組建新的“醫學部”;學校首個牽頭的教育部“101計劃”(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正式啟動;獲批新增神經重癥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等;2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入選國家高層次領軍人才計劃,1名教授入選“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發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指令集高速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
                本科生培養啟動“領航計劃”
                從2023年秋季學期起,學校全面啟用了2023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并正式發布“天津大學領航計劃”。該計劃對學生發展的5個維度,即思想引領、全人培養、強基固本、能力提升、卓越發展開展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教育,以期自主培養一大批領航青年、領航時代、領航未來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領航計劃”以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為范式,堅持問題導向、樹立標桿意識,著力解決了培養方案總學分過高、課程分類不明晰等結構性問題,同時加強內涵建設,在構建思政課程體系、加強通識課程建設、分級分類教學、夯實學科基礎、構建跨學科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突出創新性與高階性,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互融互通的課程體系,完善本研貫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
                以“領航計劃”為綱,學校還同時提出了“課程質量提升工程”和“教材高質量建設行動”,與“領航計劃”共同構建天津大學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3i”體系。
                新工科建設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
                7月24日,天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新工科教育”獲得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近年來,天大首倡“新工科建設路線圖”,提出新工科建設“天大行動”,劃定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構建“學校-區域-全國-世界”四級實施體系,率先設計并實施了跨界融合、集成共享、系統創新的“天大方案”,產生重要示范輻射效應。以“天大方案”為代表的新工科教育“中國方案”帶動了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正在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培養體系,形成了內涵上實質等效的全球新工科教育的中國模式。
                天大堅持“與未來合作”,重構了工程人才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機制,持續強化學科交叉融合。以“新的工科專業”和“工科的新要求”為著力點,通過交叉科研平臺、交叉研究領域、交叉導師團隊、交叉生源和交叉知識“五維并舉”,構建學校、學院、專業三級新工科人才培養平臺,推動工程教育組織模式創新變革,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工科人才。
                研究生教育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23年是研究生教育“拔尖創新年”,學校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深入推動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4月25日,天津大學(天津市)卓越工程師學院揭牌成立,并于9月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學校入選首批“國優計劃”試點高校,10月舉行天津大學“國優計劃”簽約儀式暨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與天津市5所重點中學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工程碩博士專項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專業實踐環節落實;以第一完成單位獲評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1項,獲獎數量在全國高校居首。
                學校連續5年實現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零失誤;完成3批200余門研究生核心課程的督導建設和驗收,評選首批優秀核心課程25門;10名導師獲評天津市優秀青年研究生指導教師;獲批臨床醫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材料與化工、風景園林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新聞與傳播、儲能科學與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高質量承辦了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爭鳴”院長圓桌會議等。
                科技創新成果斐然
                天大堅持創新引領,努力貢獻一流科研成果,為科創中國貢獻“天大”力量,如突破了丙烯生產新工藝,助力化工綠色低碳化轉型,成功研發高性能5G多頻段多標準兼容毫米波芯片套片,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射頻電磁場優化EDA軟件等。
                2023,學校牽頭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1項,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8項,其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1項、重點類項目22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2022年度天津市科技獎一等獎及以上17項,包括特等獎2項、一等獎15項,創歷史新高;國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土建工程已完成聯合驗收,工藝設備順利安裝調試;水利、內燃動力2個實驗室重組進入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新增獲批建設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建設的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正式揭牌;與南開區、津南區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著力打造天大創新創業生態;發布《天津大學科技創新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國際化辦學水平持續提升
                我校國際化辦學水平持續提升,優化拓展全球合作網絡,深化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建設,高級別團組互訪頻繁,7國駐華大使來訪,不斷擴大全球朋友圈;主辦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產學研用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和中國-東盟大學生賽艇嘉年華、首屆海洋技術東盟本科生專班,承辦2023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計算機、儲能與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分會場;多次派代表團赴歐洲、東盟國家知名高校及企業訪問交流,出席世界大學校長論壇、泰晤士高教2023年亞洲大學峰會等;舉辦“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勝任力”國際暑期學校,匯集33個國家近250所高校千余名學生;主辦“未來工程師領導力與創新學院”項目。
                天大福州國際校區于9月19日全面啟用;深圳學院高質量推進新校區及“近零碳”校園建設,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開放共享的國際教育平臺。學校開始積極籌建天津大學海南國際學院。國教學院獲首批專用于來華留學教育基金捐贈500萬元;建成了來華留學國情教育虛擬現實教育教學中心和國情教育教師團隊;天津大學HSK(漢考國際)考點獲評2023年國際中文考試優秀考點。
                推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學校多次召開就業工作推動會,繼續推進“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面向重點就業單位拓展崗位;強化就業價值引領,構建覆蓋全程的生涯教育體系,組織開展“尋夢勵志名企行”“周末職行大篷車”等實習實踐項目,舉辦“閃亮的日子”就業典型巡禮,引導學生堅守“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強化人才輸送布局布點,開展“鳳棲津門”專項行動,通過天津名企行、津門名企講堂,引導學生知津、愛津、留津;開展“五湖四?!钡葘m椥袆?,科學謀劃學校在各地的人才布局;舉辦“萬企進校園”、就業促進周等系列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各類服務,加強統籌,共同做好畢業生就業。
                學校超過65%畢業生選擇赴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就業,我校張金利教授、鄧韶輝校友獲評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深化人事制度綜合改革
                學校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系統優化學校人才計劃體系,強化對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優秀基礎青年人才的培養支持。在化工學院和數學學院等單位推進一院一策、人才特區等差異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專職研究隊伍建設,出臺《天津大學專職研究隊伍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增強工科專業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問題的能力;出臺《天津大學異地研究院人員聘用辦法》,建立健全異地研究院人員聘用體系;扎實推進博士后隊伍建設,在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金獎數 和獲 獎總數均位列全國高校首位;探索構建校院兩級團隊 建設 機制、冠名教授制度、跨學院聯合聘任制度、學術休假制度、請假制度等人事制度體系;實體化建設教師發展中心,健全教職工全職業生涯培訓體系。學校新增14位國家級領軍人才、42位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首獲騰訊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資助,2個團隊入選天津市首批頂尖科學家工作室項目。
                學校加強服務支撐系列隊伍建設,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實質性探索實施管理崗寬帶薪酬制度改革,強化崗位激勵導向,加大對優秀青年管理干部的激勵;全面落實新時代輔導員隊伍綜合改革方案,出臺《天津大學遴選優秀青年教師擔任輔導員的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配齊建強輔導員隊伍;出臺《天津大學校內人員轉崗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實施方案》《天津大學關于加強高水平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若干舉措》,啟動管理、輔導員及專技系列人員招聘,為學校遴選補充優秀服務支撐人員。
                匯聚校友力量 助力學校發展
                學校同心同向凝聚校友力量,于4月在江蘇常州舉行天津大學第十二屆世界校友代表大會。海內外61個地方校友會的校友代表及在校師生代表近600人共襄盛會,匯聚了“天大人”的磅礴之力,提升了學校的美譽度。學校加強校友信息化建設,推出專屬校友卡,2023年累計注冊逾19萬人,提供15萬人次進出校、5千人次進出圖書館服務。各地校友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支持母校事業發展。
                學校集資集智深化創新生態,舉辦第五屆天津大學“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設置了6大“行業賽道”,吸引了227個項目參賽;召開第四屆天津大學七里臺新能源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發布了規模5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創投基金;在友誼湖畔建成新的校友之家,接待各級校友返?;顒樱蛟煨S训男撵`港灣。
                校友反哺共話立德樹人。在優秀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設立了1200萬元“天大輔導員”基金,在全國首聘民營企業家任創業學院院長,劉毅校友擔任宣懷學院院長。
                涵育大學文化 滋養文明風尚
                學校全面推進大學文化建設,2023年完成“雙一流”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建設任務中期自評及天津大學大學文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期評估,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全員參與的文化建設體系。
                學校聚焦文化自強,著力打造文化窗口,于3月啟動了院館院史院志建設,立項支持了17個學院的21個項目,2023年已建成或改造院史展覽館4個、院史數字展覽館3個?!洞蛟旄咚皆菏佛^群,賦能“大思政課”建設》項目獲教育部首批“場館育人作用開發”立項。
                學校推動文化與校史研究,出版5部文化書籍,舉辦“北洋大學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出席全國大學文化類、校史類等學術論壇,進行校史資料調研,聚焦130周年校慶產出文化研究書籍;擦亮校園文化名片,以“繁花與共”為主題舉辦2023“天大·海棠季”校園開放日,吸引8萬人來校共賞海棠,舉辦第五屆“紅葉季”活動,堅持8年開展書香校園建設,組織“天大讀書月”系列活動,持續增強天大形象在海內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持續開創文明校園建設新局面,順利通過2021-2023年度天津市文明校園考查,入選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候選名單。本版照片提供:宣軒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