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天大品格 共建文明校園——天津大學“全國文明校園”建設工作回顧
期次:第1302期
查看:98

畢業生在校訓石前合影

師生共同參加讀書分享會

學校舉辦升國旗儀式

“非遺進校園”活動

百花文學獎影視文學論壇
天津大學于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和第一屆“天津市文明校園”,并于2020年蟬聯該榮譽稱號。多年來,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文明校園作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新征程上,天津大學圍繞“六個好”創建標準,以“情懷天大、創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諧天大”為主題,努力開創文明校園建設新局面。
堅持價值引領 打牢精神底色
學校黨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牢價值引領這條主線,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打好文明校園精神底色。
強化思政引領,夯實育人根基 學校發揮思政課主力軍、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質量發展,入選教育部首批思政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示范中心,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實施“思政課創優行動計劃”;將思政工作融入日常,構建“師友”導師體系,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連續27年獲評全國暑期實踐優秀組織單位。
推進“三全五育”人才培養綜合改革 學校建設形成“教育部試點高校-天津市試點學院-校內試點學院+精品項目”多層次工作體系,2個項目分獲教育部2021和2023年“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支持,1人入選2023年度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累計有24項成果獲評天津市“三全育人”優秀案例;63%的畢業生選擇到國家重點地區、行業和單位建功立業;學校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
優化和完善文明校園建設體系 學校制定發布了2021-2023年校級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的方案,構建了“1+1+N”的創建體系,做好第三輪周期建設培育;評選表彰20項校級文明校園建設優秀案例,推出案例成果集;邀請在校生擔任“文明監督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文明宿舍月”“好筆記好作業評比”等教育活動。學校獲評“2021-2023年度創建天津市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并配合南開區做好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
加強黨的領導 踐行“四個服務”
學校遵循教育“四為”方針,把黨的建設貫穿教學、科研、管理全過程和各方面,為文明校園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持續加強黨的建設 學校舉辦喜迎黨的二十大系列活動,推動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熱烈慶祝建黨百年,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鮮明主題貫穿始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學校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修訂《天津大學章程》;發揮院級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推動文明校園建設向院系延伸。
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 學校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開展黨內集中教育并建立長效機制;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完善黨建工作體系,推動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入選“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王靜康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完善干部育選管用工作機制,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強化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完成干部集中換屆調整,著力提升干部隊伍能力水平;持續深入正風肅紀反腐。
擔當政治責任,涵育“家國情懷”學校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全校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發揮人才、科技優勢,助力甘肅省宕昌縣順利脫貧摘帽,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幫助青海民族大學等合作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天津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的建設;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
堅持以德為先 推進制度創新
學校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創新工作機制 學校每年開展為期半年的師德專題教育,將9月固定為師德師風宣傳月,召開優秀教師表彰大會;2022年,學校首次將新教師入職儀式與教師表彰大會一同舉辦,新入職教師佩戴校徽、手持《教師手冊》莊嚴宣誓;打造全職業生涯發展培訓體系,校領導和專家每年為新入職教師講理論、談師德,切實提升廣大教師思政素質和育人能力。
細化師德標準 學校發布《天津大學師德公約》,創建了“北洋師說大講堂”及“師以傳道,德以樹人”系列報告會,成立師德宣講團;發布《教職工行為規范》,組織全體教職工簽署行為規范承諾書,切實履行教師職責;學校在全國率先開展“師德立項”,堅持多年發掘弘揚老一輩教師的師德風范;定期舉辦“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評優創優工作,樹立師德榜樣。
構建發展體系 2022年,學校召開第三次人才工作會議,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構建以“四有”好老師為導向的北洋教師職業發展體系,推進以能力、實績、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改革,按照“一院一策”原則逐步建立綜合性業績評價體系;學校3個教師團隊連續3批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成山、“全國三八紅旗手”齊崴、“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王世榮、“中國好人”魏建國等一批優秀教師典型。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天大品格
學校以“辦大學就是辦氛圍”為理念,深耕128年文化底蘊,著力打造文明和諧的育人環境。
構筑文化體系,強化大學精神元始 學校制定發布了《天津大學大學文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凝塑天大文化、弘揚天大品格”的建設任務,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全員參與的文化建設體系;首創并強化將“興學強國”使命與精神作為中國現代大學精神的元始,編輯出版《校史三卷》《天津大學志》《北洋大學與近代中國》等系列書籍,增強學校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凝塑人文精神,推動文化傳承創新 學校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高品質校園文化建設;“海棠季”“紅葉季”成為校園文化名片,傳遞中國精神和時代價值;挖掘和保護利用校園紅色文化資源,持續開展張太雷研究和宣傳,排演話劇《醒世驚雷》《侯德榜》等精品力作;依托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打造文化研究高地,建設全國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
開展育人實踐,促進科學人文交相輝映 學校加強誠信教育,將《誠信課》作為新生必修課程;依托重大紀念日和傳統節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依托學生科技協會等開展科學精神教育;依托北洋藝術團、“北洋大講堂”等開展人文藝術教育;通過“書香校園”“周末音樂會”“未來30年顛覆性創想大賽”“水果節”等活動豐富師生文化生活,構建“情懷天大、創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諧天大”。
寓教入景于情 建設最美校園
學校注重提煉建筑風物的文化內涵,發揮環境育人作用,建設綠色生態的最美校園。
推進校園綠化美化 學校創新開展“美麗校園”推進計劃,加強環境元素設計,創造校園“打卡地”;逢元旦春節裝點校園,點亮標志性建筑;在雙校區水系中投放天鵝、柯爾鴨等親水禽類觀賞品種;因地制宜改造雙校區景觀綠地;不斷優化辦學空間,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北洋園校區碩士公寓二期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出版《天津大學志·校園建設卷》,促進薪火相傳、文脈接續。
促進行為規范養成 學校發布倡議書,倡導師生做文明行為的踐行者;以公文形式發布《教職工行為規范》,在校園顯著位置張貼布置《學生守則》,在“兩微一端”推送《文明行為“三字經”》《文明校園建設應知應會基本知識》《校園文明交通倡議書》等,加強分類指導;通過舉辦“開學第一課”、發放《學生手冊》等方式,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融入行為規范教育。
引領校園文明風尚 學校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食堂推出“小份菜”,倡導文明用餐、“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節水節電等,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舉辦“美化校園,勞動前行”等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文化石重新描紅等,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學校榮獲首批“國家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重點單位”稱號。
堅持正確導向 做好陣地建設
學校黨委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發揮各類陣地的教育引導功能,使其成為文明校園建設的重要載體。
傳播校園正能量 學校堅持正面宣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室、進宿舍、進食堂,做到抬眼可見、舉足即觀;結合主題教育、黨的二十大、“美麗校園”“開學季”“畢業季”、春節等主題,精心設計櫥窗、道旗等內容,確保宣傳內容積極向上;每逢“畢業季”,在校園道路沿線懸掛優秀學生道旗,學生登上校園黃金“廣告位”為天大“代言”。
抓好網絡主戰場 天津大學入選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把握新媒體特點,打造“2+N”新媒體格局,創作一系列貼近學生、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網絡產品,建設和管理好網絡陣地,增強時代感;學校新媒體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官方微信、微博影響力保持在高校前列,成為有效的思想教育網上陣地。天津大學位列“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第七名(2020-2021),“我國內地大學海外網絡傳播力綜合指數”第九名(2021)。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由天津大學承辦。
落實管理責任和要求 學校積極構建制度體系,制定了《天津大學關于加強院級單位日常思政教育陣地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多項制度,確保陣地安全;嚴格落實網絡輿情監管和輿論危機預防應對制度,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學校協辦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素養教育論壇”,為清朗網絡空間建言獻策。
通過文明校園建設,天津大學校園呈現出繁榮豐富、積極向上的氛圍,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基礎、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天津大學將繼續擦亮“全國文明校園”優質品牌,努力讓學校成為鍛造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涵育中華文化的家園、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推動一流大學建設不斷邁向新征程。朱寶琳/文 劉延俊 張晨昊 蘇暢 李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