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奮斗開新局 鑄魂育人啟新篇——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成立一周年回顧
期次:第1300期
查看:54

學院第一次黨員大會

師生共慶學院成立一周年

為服務學校人才培養,推動人文學科發展,天津大學于2022年5月19日發布文件決定成立人文藝術學院。在學?!皬姽?、厚理、振文、興醫”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天大人文藝術學院的成立恰逢其時,正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天大實踐。一年來,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院黨委團結帶領全院師生踔厲奮發、拼搏奉獻、開拓創新,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為時代新人培根鑄魂。
踐行新思想凝聚起干事創業 團結奮斗的力量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將重要精神貫徹落實到學院的建設發展中。
——深入開展主題教育 4月以來,學院多次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主題教育工作。黨委中心組通過個人自學、集體研討、師生聯學、現場教學等形式加強落實學習效果,通過讀原文、悟原理,交流體會、共同謀劃發展。學院先后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開班式、黨委中心組與師生黨員聯學會等,在深學、勤思、善用中推進主題教育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持續加強理論武裝 一年來,學院多次召開黨委會,堅持學習黨章、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集中研究貫徹落實舉措。黨委書記注重理論宣傳與闡釋,圍繞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精神和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等,面向全院師生黨員、中心組開展宣講,聚焦重大理論講專題黨課;廣泛邀請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校內理論專家為全體師生黨員作專題講座,提升理論認知,增強責任擔當;黨委中心組帶頭開展“勇于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強化歷史擔當,爭創一流業績”“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學習體會”等專題學習研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工作,以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擘畫的新藍圖謀劃發展。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學院大力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究闡釋項目的組織申報,推動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為代表的特色課程的建設與籌備,下功夫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力量;充分利用校內各領域資源,積極聯合舉辦“青春向黨,藝讀金句”等書畫作品展覽活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鮮活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新思想,落實學習效果;組織各年級學生開展“青春踐行二十大,砥礪前行‘天大人’”主題班會,進一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天津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雷鋒精神,碩士生黨支部開展“綠樹成林紅心向黨”主題實踐活動,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感悟天津大學十年奮進力量。
——廣泛開展調查研究 學院通過50余次的走訪、座談了解師生訴求,持續向廣大師生問計求策,積極回應、妥善解決廣大師生的關切。廣大師生對新學院充滿期待,提出建設性改革舉措20余項,凝聚起干事創業、團結奮斗的力量;推進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調研學生求職意向和考研意向,組織就業輔導、公務員考試培訓,為畢業生修改求職簡歷,跟蹤了解和服務畢業生就業;推出“文小藝的明白紙”及時回應學生關切,開通“文小益”權益版塊,及時收集和解決學生權益問題;舉辦“傳優秀學風,育人文英才”朋輩交流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新學院建設,增強學生對新學院的使命感和歸屬感。
實現新開局確保教學科研 服務各項工作正常運轉新學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學院在短時間內運轉起來。
——為基本運行創造條件 在校院兩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院師生緊密團結,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統籌發展和穩定,實現了學院平穩起步。在全校各單位支持下,全院師生發揚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精神,自己動手建設學院。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增強工作力量,初步解決了人財物等基本需求和日常運行問題。師生黨支部相繼成立、換屆和劃轉,黨員發展和預備黨員轉正工作順利完成。學院完成了教授會、學科評議組組建,兼職教授續聘、人才引進、教師續聘考核、職稱評審等組織工作;做好退休職工關系劃轉和服務保障,了解退休教師的生活狀況,傳達新學院創建和事業發展情況,做好體檢、慰問等服務保障,鼓勵退休職工為學院發展獻計獻策;開展安全檢查與整改,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工作;開通學院微信公眾號,推出學院網站,開展院徽征集,推動新學院精彩亮相。
——為教育教學提供保障 學院穩妥完成教學工作交接,千方百計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學院推進本科教學工作平穩運行,成立了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申報本科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精品輔導報告項目、校級一流課程、網絡微課立項等,開展課程教材建設,做好天津大學第三批課程思政教改項目的3項院級結項驗收工作;通過班級會議、座談會等形式,廣泛了解學生學習動態,與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教學工作和結課考核方案設計,切實保障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學院推進學院研究生學科核心課程建設,成立了研究生教學督導工作團隊,制定了學院研究生核心課程質量標準,組織了10門研究生核心課程進行階段性總結;完成了2022年研究生文理拔尖創新獎勵計劃項目申報和研究生推免生獎學金的發放,制定了學院2023級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接收辦法,完成了推免接收工作。
——為通識課程建設打牢基礎 在前期廣泛調研兄弟高校課程設置、制度保障等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學院開展了不同范圍的交流研討,調研學生通識教育需求,構建人文藝術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深入拓展人文藝術課程覆蓋面,組織開展2023年本科通識課程建設立項工作,批準立項的19項課程將在2023年秋季學期或2024年春季學期正式開課,并進行持續建設;組織推薦選聘學院教師擔任2023年天津大學在線通識課程線下課程負責人;出席全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并作報告,天津大學正式加入大學通識教育聯盟。
——為依法辦學建章立制 學院制定了黨政聯席會議事規則,黨委會議事規則,出臺了學院績效津貼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了學院職稱評價體系并征求意見,制定了學生學業獎學金評選辦法,制定了消防安全、新聞宣傳等各項制度;規范開好黨政聯席會,落實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確保學院依法辦學,為學院事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培育新青年構筑具有人文藝術特色的“育人大廈”
人文藝術學院既要發揮對全校學生的“養育”作用,涵養學生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求善、求美;又要培養有天大特色的人文藝術人才。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學院舉辦了“北洋大學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用專業性研究成果來闡釋大學精神,助推學?!氨毖蟠髮W與天津”歷史主題研究向更高質量和更廣空間發展;舉行了《北洋大學與近代中國(第一輯)》圖書首發式,面向校內外宣傳闡釋天大品格;以此為基礎,大學文化與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問津書院達成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意向,并逐步開拓國內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學院黨委書記在天津大學世界校友大會文化論壇上作“盛宣懷創辦北洋大學對中國高等教育的貢獻”主題報告,并接受了常州電視臺采訪,與常州盛宣懷故居、張太雷故居共建文化基地。學院凝聚精神,啟動了院史館和院志建設;規劃建設美育工作坊等美育教學平臺,籌建美育實踐基地、美育浸潤空間;“傳統工筆畫基地”獲批天津市首批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學院堅持在學校重要節點發揮藝術滋養作用,在2022年國慶期間,舉辦教師藝術創作展、藝術采風寫生、中國古代工筆重彩名畫(復品)展、宋代點茶體驗等12項文化藝術主題活動;在“海棠季”中舉辦書畫研究會年展、《千里江山圖》賞析、漢服之美講座、師生書畫寫生等系列主題活動,傳習經典藝術,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讓人文藝術之美浸潤校園;舉辦第21屆“春華杯”文學作品創作大賽,以文學作品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飛入尋常百姓家。
——開展特色育人實踐活動 學院學生工作隊伍帶領學生扎根津門開展系列活動,先后走訪天津市郁美凈集團、天津市百味年華編輯部、河北區意大利風情區管委會及和平區五大道街道辦事處4家單位,目前已陸續向津門企業推薦實習生10名、達成合作協議框架4項、開展具體活動5場,打造了基于“學院與津門企事業單位合作”模式下的服務學生思想引領、生涯教育、就業推薦、人文素養、實踐能力“五個一”工程;組織培育第九屆“互聯網+”大賽項目,師生全員參與,報名20支隊伍,平均每7-8名學生組成一支隊伍,為更好備戰大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構建全員育人格局 學院干部教師齊心協力,用心用情服務學生成長。推出“學業+思政”導師計劃,結合新學院特點,將學業指導和思想引導緊密結合,為低年級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在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價值養成,為高年級學生配備論文導師,在指導學生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同時,為他們及時化解思想困惑,引導老師們把“經師”和“人師”統一起來;舉辦師生交流“下午茶”,建立良好的導學關系,舉辦“人文藝術師說漫談———師生沙龍”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形成輔導員、研究生導師、本科生師友導師、班主任、論文指導教師組成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入選研究生導輔協同育人試點學院;在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多變的局面下,教師踐行服務精神,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主動參與自愿獻血,展現出奮勇擔當的精神面貌,為學生做好表率。
——師生合力共創佳績 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來學院喜報連連,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諸多領域斬獲大獎。王祎副教授獲評第二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線上);陳鑫海博士獲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評定,何慧俐副教授獲評“天津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孫列副教授當選天津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曹鐵娃副教授參與項目入選“全國高校設計賦能鄉村振興創新案例”;劉珺副教授作品喜獲三項大展證書;工筆重彩研究所榮獲“百師進農村”活動三等獎;團委書記謝舒所在團隊獲評首批天津市普通高校輔導員工作室,所在教學團隊獲天津市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謝舒本人榮獲天津大學“十佳杰出青年(教工)”;吳佳穗、張婧等同學組成的天津代表隊在第五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中榮獲全國二等獎;吳佳穗獲評天津大學2022年度優秀學生標兵提名獎。“王學仲人文教育基金”再獎優秀學子,赫栩曼、陳儀琳榮獲嘉獎。
謀劃新發展以高水平黨建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人文藝術學院昂首起步,破解開篇難局,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以高水平黨建推動學院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抓大事、謀大事 新學院承載了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新期待,要貫徹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學院黨組織必須發揮組織力,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激發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學院黨委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召開戰略謀劃研討會,老師們就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開展協同創新等8個方面建言獻策,探尋發展思路;開展學科交叉融合問題研討,引導師生把基礎文科優勢更好地與學校工科優勢相結合,在交叉融合中找到新的生發點;制定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計劃,修訂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探索“語言學+人工智能/數字人文”“文學+中國之治”“藝術+文遺保護”3個特色方向,探索有天大特色的人文藝術人才培養新賽道;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做到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統一,打造文科專業教育新范式;開展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廣泛調研,參與校院兩級通識教育研討會,為建設好學校通識教育體系進行頂層設計。
——凝心聚力、擘畫藍圖 學院召開全院第一次黨員大會,審議通過了黨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學院第一屆黨委委員,為新學院發展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士氣、擘畫了藍圖;召開了學院一屆一次的教職工大會、工會會員大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凝聚民主管理智慧,團結帶領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召開了學院第一次團員大會,加強共青團組織工作,引領青年學子心懷“國之大者”,到新時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負,追逐夢想。學院黨委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決教職工的急難愁盼問題,帶領師生共同為建設天大特色、中國風格、世界眼光的人文藝術學院,為涵養學生人文藝術素質和建設一流大學而團結奮斗。
一載春秋,芳華初綻。站在一周年的新起點上,人文藝術學院將進一步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氣派,繪就美美與共的文化新畫卷!任怡/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