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四時美 詩情畫意中
期次:第1300期
查看:93


馮研院的錦鯉

馮研院的紅葉

衛津路校區海棠花

2014“天大·海棠季”活動
天津大學春有海棠、秋有紅葉,每到季節舉辦“海棠季”和“紅葉季”活動,已成為天津大學的人文傳統。
天津大學深耕人文沃土、解碼校園符號,積極探索以文化人的活動載體,于2012年起,每年春季舉辦“天大·海棠季”文化活動,于2019年起,每年秋季在馮研院舉辦“紅葉季”活動,累計吸引逾30萬人次走進校園,線上直播累計觀看量超2500萬人次,持續傳遞著中國精神、時代價值和“天大品格”。
獨具一格 凝練特色校園文化
獨具一格 凝練特色校園文化每當秋意深濃的時節,校內師生、校外友人,甚至許多文藝界名人,都來每當秋意深濃的時節,校內師生、校外友人,甚至許多文藝界名人,都來到了天大馮研院,相聚“紅葉季”。大家撿拾紅葉、拍照賦詩、彈琴歌唱,給明天的自己寫一封信,以文學藝術的方式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讓校園生活充滿詩意。
在2023年第五屆“紅葉季”前夕,馮驥才先生特地題詩一首:“紅葉有情物,年年必惠臨,校園四時美,秋來最撩人?!碧齑笠浴扒锾斓拿毕嘌?,師生相聚在撩人的校園秋色中,共同度過充滿詩意的秋日。
2020年第二屆“紅葉季”,適逢天津大學125周年校慶和馮研院15周年院慶。澄心池上第一次搭起了舞臺,一臺文藝界名人薈萃的“雙慶詩歌音樂會”令人難忘。2023年,“紅葉季”又一次搭起水上舞臺,不僅有紅葉、碧水、翠竹、錦鯉相映成趣的天然布景,還多了2只黑天鵝和一群野鴨繞臺嬉游,與人合鳴。
整場詩歌音樂會以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融匯了古今中外的詩意。著名主持人趙普特地從北京趕來,不僅主持詩歌音樂會,還解讀并朗誦了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傳達出詩人瀟灑豁達的人生境界。天津交響樂團鋼琴家張樂獨奏了一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十月秋之歌》,帶來了西方古典音樂中秋的靜謐之美。一襲紅衣的世界太極拳冠軍于萌萌,則用剛柔并濟的太極拳展示出中國武術動若秋風、靜若秋水的韻味。
“非遺”也來到了“紅葉季”的舞臺。國家級非遺苗族多聲部民歌的傳承人們從貴州遠道而來,一曲“飛歌”《姊妹情深》,令觀眾的心跟著飛到了黔東南的深山林海、梯田村寨。與原生態的苗族飛歌形成對比的是非遺時裝展示《布上青花》。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設計的服裝,經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表演系學生們的展示,讓大家看到了傳統竟可以如此時尚而詩意地走進現代。
更多天大師生在舞臺上一展才藝。我校藝術教育中心教師郝音獨唱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那首著名的詠嘆調《美妙的時刻將來臨》,余音繞梁的抒情歌聲為詩歌音樂會開場。5名學生代表以聲情并茂的朗誦,把古今吟詠秋天、抒發秋興的詩文作為《秋天的禮物》送給大家。北洋軍樂團用薩克斯五重奏的形式,演繹了肖斯塔科維奇浪漫的《第二圓舞曲》。北洋舞蹈團的古典雙人舞《湘君湘夫人圖》用肢體的語言把楚辭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詩句,化作了唯美的畫面。
每年的“紅葉季”都會設置向徐志摩像致敬的環節。“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氣球在歌聲中飛起,演出也在詩意中結束。
環境育人 以小見大 以美啟真
天大之美,美在校園、美在育人、美在精神?!疤齑蟆ずL募尽蔽幕顒幼⒅赝ㄟ^校園之美發揮育人作用。活動精心設計了主題“春回天大看海棠”和宣傳語“盛開的是你的美麗,綻放的是我的青春”,讓春回大地、海棠綻放、青春韶華等美好意象融為一體。
“天大·海棠季”文化活動有“繁花與共”“逐夢新征程”“綻放·新百年”“我寄春天予你”等年度主題,彰顯時代足音?;顒釉谠O計中注重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以德育鑄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學生是追求美、實踐美的主體。2012年,首屆“海棠季”明信片推出后受到廣泛歡迎。學校因勢利導,自2014年起每年面向師生校友征集明信片設計,至今已堅持了10年。
學校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工筆重彩研究所現場書畫活動均設有體驗環節,由青年藝術家指導參與者揮毫潑墨并帶走自己的作品留念。
2021年“海棠季”,學校以“花棠相會”為主題舉辦了傳統生活美學公開課,把“藝術融于生活的方式”帶進校園?!昂L募尽被顒右霔盍嗄戤?、紙版畫、風箏、烙畫、團扇、拓印等傳統文化技藝,提供給師生豐富的文化體驗。
“天大·海棠季”將海棠升華為文化符號和情感紐帶,凝聚師生愛校情結,增進文化認同?;顒永塾嬒驀鴥韧庑S鸭乃汀坝袦囟取钡氖謱懨餍牌?萬張。
“60年前(1959年)的春天,我曾親手在母校圖書館門前栽下了美麗的海棠樹?!薄昂屠瞎厴I后每年都去,今年更是特殊的一年,帶著寶寶一起去?!薄敖衲?,我終于不再以觀眾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天大人’的身份來看海棠?!弊浴昂L募尽币詠?,越來越多的天大畢業生為自己的孩子取名為“棠棠”,海棠讓“天大人”的情感共鳴不斷升溫。
緊跟時代 展現高等教育擔當
2020年“海棠季”期間,學校舉辦了天津大學附屬醫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表彰大會暨抗疫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師生們在“云”端同上一堂生動的思政課。2021年,師生們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禮贊建黨百年,用青春向黨告白。2022年的直播中,“逐夢新征程”的彈幕刷屏直播間,師生、校友、家長和市民表達著對國泰民安的祝福。2023“天大·海棠季”精心設計了“讀懂·興學強國”“感受·創新脈搏”“傳承·優秀文化”“邂逅·北洋之春”4條主題線路。
此外,學校充分發揮校史博物館這一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化引領作用,讓博物館“活起來”“講故事”。校史博物館以豐富的館藏記錄展現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歷史文脈,闡述了中國大學精神的源起和堅守。學校精心策劃主題展覽,通過“‘家國情懷’歷史檔案展”“歷史上的科研工作展”等,展示了“天大人”的時代擔當。
“海棠季”精心設計了“創新之旅”,引領參觀者在大學校園切身感受創新中國的“燃點”。學校讓多次登上媒體的“海燕”水下滑翔機、變胞機器人、智控無人機、腦控實時人機交互系統等“天大智造”的科技成果實物亮相校園。2018年“海棠季”期間,天大和美國化學學會聯合舉辦了“化學嘉年華”,讓青少年在玩中體驗科學。
學校加強策劃,借助“互聯網+”的翅膀,讓影響力跨越時空。2016年“天大精神的另一種寫法”老筆記手稿展,登上了《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均“10萬+”。天大官方微信12年來推送“海棠季”主題內容累計閱讀量約120萬人次。近7年來,學校啟用新媒體直播,2017年開放日當天,累計網絡直播閱讀量突破242萬人次;2023年,“海棠季”活動盛況通過中央電視臺“央視新聞”欄目的鏡頭傳遞到逾340萬觀眾的眼前。
2019年,學校推出了首個高校智能主播“海小棠”服務世界智能大會,“海小棠”AR形象還應用于新生錄取通知書與迎新宣傳中,擴大了社會效益。學校不斷開發文創作品,開展“送給‘海棠季’”文創設計作品征集活動、“十年之約”征文活動等。
2019年,原創音樂作品《海棠花開的日子》MV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總播放量達277萬次。天大作品《海棠花開》獲首屆全國高校網絡文化“一節一推選”活動微電影特等獎。2018年底,《天大風物(第一輯)》一書出版,集中呈現了學校優美的校園風貌和師生昂揚的精神風貌。2021年,學校師生以吉祥物“海小棠”為原型設計的校園微縮景觀,登上了央視《新聞周刊》欄目。2022年,“天大網紅”“棠小果”上線,累計解答學生們關心的問題上百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座歷經3個世紀的巍巍學府,四時皆有詩情畫意,不負人間好時節。朱寶琳 楊揚/文 游思行 黃維旻 王曉巖 耿涵 李曉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