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p9xen"></form>
      <nav id="p9xen"><listing id="p9xen"></listing></nav>

          <em id="p9xen"><source id="p9xen"></source></em>

              我校持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期次:第1295期       查看:68

              宕昌縣學生與天大支教老師視頻通話



                本報綜合消息 天津大學用心用情用力為鄉村振興賦能增色,持續提高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水平,提升學校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學校著力把幫扶工作一線、鄉村振興一線打造成為“思政大課堂”“實踐大舞臺”
                “育人主陣地”,引導師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反哺學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等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鄉村振興育人成效。
                在教育部評價考核中,天津大學連續3年獲評“好”,連續2年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典型項目,不斷凝練推廣幫扶工作的“天大經驗”。學校持續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天大力量”。7月7日和27日,學校先后在教育部召開的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推進會和在甘肅省舉辦的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今年暑期,校領導分別帶隊赴甘肅省蘭州市、隴南市考察調研,率團赴蘭州交通大學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參加第29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相關活動,進一步推動校地合作,推進定點幫扶。
                我校自2013年起定點幫扶甘肅省宕昌縣,10年來為宕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貢獻力量。
                日前,宕昌縣的農民喜滋滋地議論著一件“天大的事”:曾經堆積如山、讓人頭疼的雞糞和菌菇渣被天大的專家用科技轉化為優質的有機肥,糞渣渣成了“金疙瘩”。隨著全縣脫貧摘帽、產業大發展,菌菇、金雞、中藥材等支柱產業的廢棄物不斷積累,給生態環境造成威脅。我校環境學院專家團隊多次深入調研,對菌菇渣、人畜糞便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同時解決了宕昌縣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問題。學校設立自主創新基金,相關學科專家牽頭開發“菌菇渣+雞糞聯合發酵技術”“EM菌擴繁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
                此外,學校還幫助宕昌縣引進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科技幫扶從“輸血”到“造血”的蛻變。公司1年多以來已生產有機肥3000噸、育苗基質600噸、栽培基質800噸、半成品有機肥30000噸;共建水肥一體化試驗大棚12個,產品與技術推廣輻射蔬菜大棚200多個。
                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曾是“無人、無地、無資源”的重點貧困村,在天大的幫助下,該村已于2020年11月實現脫貧。近2年,大寨村的產業又實現了具有核心品牌定位的產品多樣化戰略轉型,村里的杯裝黃芪茶、足浴包等產業項目于今年落地。產品銷路拓寬了,產業優化升級了,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
                日前,宕昌縣265個“單村供水”的行政村全部安裝了由天大研發的“振興號”凈水系統,這標志著全縣19.2萬鄉村居民都喝上了高品質的“放心水”。我校環境學院專家團隊研發了適用于當地農村的飲水凈化系統,并將其命名為“振興號”。該系統包括過濾凈化單元、消毒單元、能源系統單元和智能化凈水平臺單元4個模塊。
                2022年10月,“振興1號”凈水系統在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落地,縣相關部門在1個月內對水質進行了檢測,“振興1號”凈化的飲用水水質全面達標,有效改善了濁度、色度、大腸桿菌和菌落總數等問題,水質提升效果顯著。村民們對這樣的改變感到由衷的高興,紛紛表示“喝上優質水,甜到咱心窩”。
                自2014年起,我校經管學部云南鳳羽實踐隊連續10年深入西南,跨越近3000公里,點亮教育微光,守護教育熱土。
                10年來,鳳羽實踐隊務實重干、共同奮進,探索性地打造出“教育幫扶、產業幫扶、文化幫扶”三位一體的“造血”幫扶模式,不斷助力鳳羽鎮鄉村振興。150余名實踐隊員先后踏上這條支教之路,累計培養了623名鳳羽中小學生,向400余名師生發放了60多萬元獎助學金,資助了10余名留守兒童到天大訪學,建設了3間愛心教室,輔導當地創業者10余人,完成了“茅以升公益橋·鳳羽橋”建設,開展了10余場生態及文化調研,錄入了26處文化性地標與古建筑,發布了10處全景游覽作品。
                7月初,自動化學院“遇見格?!笔钇谏鐣嵺`隊在西藏日喀則建立了大學生實踐基地,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雪域高原。實踐隊由學院黨委副書記何立乾帶隊,全國青教賽工科組一等獎獲得者陳曉龍和天津市、天津大學援藏干部擔任指導教師。
                “遇見格桑”實踐隊為日喀則市多所中小學帶去了漢藏文化課、趣味正課、閱讀課、手工課和美術課等課程;還開展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將普通話培訓與農村種養殖業、電子商務、手工業、旅游康養、文化創意等職業技能及醫療衛生知識、法律常識等生活技能相結合,充分發掘可利用的資源,為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一小學,陳曉龍為同學們講授課程《電能三問》。他以藏區孩子能切身感受到的靜電和閃電現象作為導入,再層層遞進地講解電池、發電廠、電力系統相關知識。陳曉龍還利用豐富形象的用電場景圖,強化了孩子們的安全用電意識。
                天津大學還為桑珠孜區第一小學、日喀則市青島小學、青少年科學院、甲措雄鄉希望小學、齊魯高中頒發了“天津大學社會實踐基地”牌子,實踐隊成員在三尺講臺助力建設美麗幸福新西藏。
                不僅僅是“遇見格?!睂嵺`隊,今年暑期,天大津桂寧明實踐隊、材夢扶貧實踐隊、“‘宕’尋‘莓’好”實踐隊、“北洋愛傳遞”暑期社會實踐隊等數十支學生實踐隊把“家國情懷”書寫在祖國大地上,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這件“天大的事”。焦德芳 朱寶琳 陳瑾鈺/文張立/圖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