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浪前行風正勁不負韶華爭朝夕
期次:第1292期
作者:□ 機械學院2021級碩士生 莊哲明 查看:240

莊哲明
在新生入學教育周的時候,我就聽到輔導員老師介紹:“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希望同學們能夠全方位發展?!庇谑牵冶惴e極參與其中,開始了我的科研探索之路。
在“創意端”,我主動在學校科協公眾號了解到校內有各種各樣競賽,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學校機器人大賽,但是由于基礎知識儲備還不夠,所以未能成功組隊參賽。但我沒有氣餒,轉而選擇報名周末的第二課堂,借此機會提升自己,并在參與過程中設計出了第一個作品,參加了校級創新創意大賽。和動畫片里的“天才主角”不一樣,作為初出茅廬的新人,我的作品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獲得了三等獎。但是,通過那屆大賽,我結識了斬獲一等獎的博士學長,他的作品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優秀的設計。隨后,我申請進入他所在的實驗室學習,師從機構學與機器人領域權威專家戴建生教授,有機會接觸市級大創項目,逐步探索可重構理論等學科前沿。
在“創新端”,依托大創項目各階段的推進,我自主設計控制系統,負責蛇形機器人等研發工作,并制作出了多代實物樣機,已獲授權專利30項。有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得以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大展拳腳,目前已累計獲得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金獎等全國獎項34次,相關事跡在《人民日報》《天津日報》、津云等1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站在最高領獎臺上,揮舞天大校旗的經歷,令我至今難忘。
在“創業端”,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的經歷使我所在的團隊可以對接更多的資源,陸續有投資人愿意提供場地和資金用于我們的研發和實驗,也有很多用戶幫助我們把科研成果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優化和迭代。經過申請,我所在的團隊也得以入駐學校的“搭伙”眾創空間。在這里,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工位,下課后、放假時我們聚在一起“頭腦風暴”,爭取早日把實驗室小樣轉化為實際產品。我們都非常期待能夠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放飛夢想,實現天大學子應有的價值。
當然,創新創業的穩步前行離不開專業知識的積淀。截至目前,我已在機構學領域的中/英文《機械工程學報》等權威期刊上發表SCI/EI檢索論文22篇,入選最受關注論文,獲評IEEE國際會議最佳展示獎。
在大學,學習成績的高低、競賽獲獎的等級不能完全代表未來的無限可能。我認為,大學是賦予你足夠的時間、許多的機會,是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見識更大的世界,是鼓勵你去實踐、去思考未來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莊哲明: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天津市大學生創新獎學金特等獎、天津市優秀畢業設計、“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福建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天津大學優秀學生標兵”“天津大學十佳杰出青年”“天津大學學生科學獎”等榮譽;兼任天大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畢業后留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