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天大的10年時光
期次:第1292期
作者:□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生劉俊偉 查看:107

劉俊偉
今年是我在天大度過的第10年。10年間,我從科研“小白”,逐漸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科研人員,天大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0年前,我滿懷著憧憬,踏入天大校園,那時的我最喜歡漫步于青年湖畔,與好友們聊聊夢想、談談未來。本科的時光總是緩慢的,學業之余,我會有很多空閑時間為科研積蓄力量。初次接觸科研是在大二,我參加了環境學院舉辦的湘琳班科研培訓,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協助師姐完成畢業論文實驗。湘琳班結業后,我參加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從事空氣凈化相關研究,對本專業科研方向有了初步了解,也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2017年,我開始攻讀碩士學位,正式開啟科研之路。課題組融洽的氛圍讓我快速適應并開始享受科研生活。研一時,我主要忙于學業與科研項目,協助師兄師姐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并延續師兄課題,發表了1篇學術論文,逐漸體會到了科研的魅力與辛苦。研二于我而言是轉折的一年,在確定碩士課題時,我本可以選擇繼續從事師兄的課題方向,但導師鼓勵我選擇新興的天空輻射冷卻技術。從零基礎到略有小成,從艱難入門到開發出最佳性能材料,我曾為豐富課題內容絞盡腦汁;為獲取關鍵實驗原料,驅車往返北京;為趕研究進度,遠赴海南完成關鍵實驗。一年時間,我成功為課題組開辟了新方向,也順利完成了碩士課題研究,提前半年畢業。
2019年,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博一的生活簡單又充實,我忙碌于實驗設計與論文撰寫。博一結束,我已手握多篇論文,榮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并獲得本專業博士生最高榮譽——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優秀在讀博士獎。我僅用了2年時間就完成了4年博士任務。剩余3年時間是選擇平穩度過?還是冒險做一些新的嘗試?我選擇了后者。博二出組聯合培養,我師從材料學院葉龍老師,從事新型太陽能電池方向研究,構筑冷-熱-電多層次研究規劃。再次零基礎從事新的研究方向,所面臨的阻力和壓力可想而知,所幸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堅持了下來,研究也逐步有了起色,歷時整整3年,再次成功為課題組開辟了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方向。
10年間,我在天大茁壯成長,也見證了天大快速發展。天大不僅給了我安身立命的能力,更刻下了“實事求是”的烙印。未來,我定要在科研領域展現天大擔當,為母校之崛起而努力,共揚校譽于無窮!
劉俊偉:曾獲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2020年及 2022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優秀在讀博士獎、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天津市創新創業獎學金、天津大學學生科學獎及“天津市優秀學生”“天津大學十佳杰出青年”等稱號;發表SCI論文40余篇,其中一作/共同一作20余篇,通訊作者5篇;一作累計影響因子超過300,H因子20,授權專利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