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育人 幸?!笆场惫?br>——天大強化“食育”教育側記
期次:第1292期
作者:□ 王夢賓/文 苗軒博 鹿露/圖 查看:90

食堂推出天津大學?;赵嘛?/center>

學生在食堂學習包子制作
“食育”是生存之本,是德育、智育和體育的基礎,也是最接近實際生活的教育。天津大學學生食堂是學?!叭恕钡闹匾嚨刂唬瑢W校以強化“食育”教育為契機,多措并舉推動服務育人落到實處。學校通過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科學合理調整供餐方式、推廣均衡膳食搭配、不斷改善就餐環境、拓展餐飲實踐教育載體、豐富校園飲食文化、暢通交流溝通渠道等一系列創新“食育”教育舉措,增強全體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發揮服務育人的功能和實效,獲得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
倡導健康飲食理念 樹文明用餐新風尚
2021年,學校各食堂售餐窗口悄然發生了變化,原有盛放菜品的舊托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風格款式統一、顏色清新靚麗的全新餐盤。新餐盤名為“基礎伙菜價格盤”,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價格。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菜品價格的辨識度,方便學生們通過餐盤顏色即可知曉菜品價格,更在窗口內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盤中的菜品更加鮮亮、光澤美觀。
近年來,天津大學一直致力于為學生們提供暖心優質服務,打造“別人家的食堂”。食堂認真制訂科學、合理的供餐方案,隨季節及時調整,在保證營養的同時,力爭做到周期菜品不重樣,滿足大家對菜品口味的需求。食堂推行多樣供餐模式,推廣“小份菜”成為每個食堂的標配,學生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點餐。學生謝建博表示:“相比以前,小份菜的份量更合適,剛好夠我吃飽,而且價錢也相應便宜了。”
學校主動提供貼心特色服務,延長部分食堂營業時間,在原有考試加油餐、畢業餐、病號餐、教工餐基礎上,又推出食堂“點餐板”服務,還通過“健身餐征集令”定制健身餐,不斷滿足學生們個性化需求,讓食堂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一餐一飯既暖胃又暖心。
在食堂,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學校食堂推出了少油、低糖及無糖套餐,減少煎炸類菜品種類;通過改進烹飪方式、調整食堂油鹽用量、公共區域提供自助調料等方式,降低師生油鹽攝入量。學校成立了食堂營養健康小組,配合四季宜食菜品定期推送食品營養搭配指導方法,結合少油少鹽窗口定期推出營養餐,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依托食堂文化 打造“食育”主陣地
從衛津路校區“工業風”的學三食堂、“中式文藝范”的學五食堂、簡約清新的學四食堂、設有“暖心空間”的學一食堂,再到北洋園校區的“好口碑”竹園餐廳,學校不斷升級改造食堂空間,食堂面貌煥然一新。在設計理念上,食堂充分考慮師生學習生活,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改造軟裝陳設,讓質感、觀感、設計感觸發用餐者美好的視覺、觸覺體驗。各食堂全部配備免費無線網絡,增設觀影、閱讀等休閑區域,為師生打造了多元、舒適的用餐場所。在溫暖的午后,不少學生臨窗而坐,或閱讀學習、或與三兩好友小聚暢談,品味愜意的美好時光。
天津大學有12個食堂,匯聚了來自祖國各地的“中國味道”。食堂組織開展飲食文化節、廚藝大賽、食堂特惠日等校園文化活動。在食堂,學生們不僅吸收了食物的營養,也汲取了精神的營養。食堂不僅弘揚飲食文化,普及營養膳食知識,而且注重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和文化底蘊。食堂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制作青團、粽子、餃子、月餅等一系列送親情、送溫暖的時令美食活動。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分享了勞動成果,充分領略了天大飲食文化的韻味與魅力。學生們在食堂消費的是飯菜,享受的是文明和美感。
天津大學持續開展“光盤行動”和“節水節電”等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積極推進消費幫扶,定點直采綠色農副產品,開設扶貧窗口制作特色“扶貧菜”,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扶貧助困和鄉村振興中。學校連續7年設計“月滿北洋”系列?;赵嘛?,將校園文化元素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以月餅傳遞師生校友愛校、思校之情。中秋節前夕,法學院學生俞清彬通過微信小程序預定了“天大月餅”,快遞到家,為家人送上了來自學校的中秋祝福?!皩W校的月餅價格合適,味道不錯,樣子也好看?!庇崆灞蛘f,“線上預定下單可以直接郵寄,非常方便,我選擇了低糖版月餅送給父母,感覺更加健康。”
嚴把食品安全關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天津大學堅持以學生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食品安全關鍵點位,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確保師生飲食安全與健康,構建和諧平安校園。學校推行食堂“5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積極開展示范創建活動。食堂嚴格規范原輔材料采購儲存、餐飲具清洗消毒、場所環境衛生、人員健康檢查等環節;完善食堂功能分區;規范加工制作和配送流程;嚴格食品加工操作規范及食品添加劑管理;落實進貨查驗、臺賬登記、食品留樣等制度,建立食品及原輔材料可溯源體系,切實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杜絕食品安全事故。同時,學校不斷加強食堂、校園食品所有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增強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筑起校園食品安全堡壘。
學校膳食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各學院師生代表走進食堂,腳踏“食”地,交流“舌尖上的安全”。學生代表們可近距離體驗食品購買、加工、銷售、留樣等各個環節,還能擔任一次檢驗員,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粗R擺放的食品原料和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學生代表們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認識到伙食工作的不易。參與活動的學生說:“美食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味蕾的歡愉和享受,我們還要思考每一份食物背后凝結的辛苦,不浪費任何一份食物。”
大學食堂承載著學生們整個大學生活的酸甜苦辣,后廚也成為學生們對學校最好奇的地方之一。食堂推廣“明廚亮灶”工程,揭開食堂后廚的“面紗”,自覺接受監督,通過屏幕公開后廚和餐食加工過程,讓學生們看得見、吃得放心,切實保障師生對于入口食品的知情權、監督權。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入食堂智慧化管理系統,積極推動“明廚亮灶+互聯網”,將后廚“曬”在“網”上,讓學校食堂置于家長、師生、監管部門和社會的廣泛監督之下,讓社會各界對校園食品安全能檢驗、能評判、能感知。
下一步,在食堂服務育人方面,學校將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提升食堂餐飲服務質量,聚焦需求、精準發力、主動作為,提供優質餐飲服務。二是打造堅強有力的食堂育人隊伍,通過多類型的員工培養培訓,凝聚育人共識,提升員工開展育人工作的能力。三是挖潛食堂資源提升育人成效,不斷豐富完善食堂勞動育人實踐平臺,讓學生廣泛參與食堂管理,提高生活廚藝技能,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艱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