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大人”解讀如何投身天開園建設
期次:第1291期
查看:135

王天友(左1)王寒等參加《公仆走進直播間》節目
本報訊(記者 趙暉 攝影李嘉毅)天津大學作為一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如何深度參與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首批入駐園區的項目有哪些?未來如何用好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5月16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天友,合作辦公室主任王寒,科研院副院長耿德超,海洋學院教師胡浩豐等走進海河傳媒中心《公仆走進直播間》節目,與大家探討創新創業這件“天大的事”。
王天友說,天津大學高度重視天開園籌建機遇?!疤旖虼髮W創立在天津、成長在天津,積極參與并全力支持天開園建設,服務支撐天津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責無旁貸?!?br> 王天友認為,天開園建設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科技開發,不僅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能促進學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助推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他說,天開園離學校距離較近,方便師生開展科研工作。在這里,科研團隊、高科技人才、風投資金、高端科研設施等資源集聚,有效鏈接高校、區域內各類實驗室、研究院所及國有、民營高科技企業,加速人才流動和創新思想碰撞,持續產生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化學反應”,推動創新效率螺旋式上升。天開園設計了立體的園區生態,天大師生背靠實驗室,更易獲得資源支持。
一流高校和一流大學科技園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促進。王天友說,學校有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成功經驗,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智力資源和強大的校友資源,這些將是天大服務天開園建設的最強動力。
王寒介紹了天大在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方面的具體舉措。目前,學校正在努力探索“學校主導、政府支持、市場化運行”的模式建設天開園,希望在建設過程中匯聚更多的創業要素和資源,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給廣大師生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創業支撐和服務,鼓勵引導師生走出實驗室,將優秀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把天開園建設做實做深。
耿德超介紹了首批項目的遴選工作及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舉措。他說,首批入駐的項目集中在學校優勢學科團隊,技術成熟度較高,科研成果已有初步應用。未來,學校將著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把創業學習、創業服務、創業投資等創業要素與師生校友創業需求緊密結合。
胡浩豐表示,與學校距離之近是天開園的最大優勢,此外,天開園改變了團隊傳統的“單兵作戰”模式,搭建了一個企業與產業對接的有效平臺。胡浩豐說,以往的科研工作更聚焦基礎理論研究,面對企業需求,團隊只能承擔其中的一部分。“要真正解決企業需求,靠一個團隊是不行的,天開園構建了一個多學科多團隊的大平臺,將為解決國家戰略需求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quote.ihwrm.cn/ad/allarticlebottom.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