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擔使命 團結奮斗為建設中國特色 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各學院(部)學習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感想體會
期次:第1288期
查看:185

化工學院

精儀學院

經管學部

建筑學院

環境學院

智算學部
中國共產黨天津大學第十一次黨員代表大會2月24日勝利閉幕以來,學校各單位認真學習討論,決心把思想統一到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在工作思路、實際舉措、具體行動上將黨代會各項部署落地生效,奮力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本版展示的是學校各學院(部)學習貫徹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感想體會。
機械學院中心組:
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將堅持把黨的建設與育人、科研等中心工作結合,確保各項舉措相互促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用智能智造引領傳統工科專業升級;堅持新工科建設,促進本科教育創新發展,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學院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機制,通過全方位分類教師培養體系,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以一流學科為主干,發揮重點實驗室優勢,合力打造一流培優學科集群,組建一流培育學科梯隊;以國家需求為導向,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重點圍繞“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任務,持續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不斷提升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
精儀學院中心組:
精儀學院持續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把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二是抓好宣傳闡釋,通過黨支部“三會一課”、分享學習體會等形式的活動,完整、準確、全面宣傳闡釋好會議精神;三是做好任務細化,結合新要求,深化學院各項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四個面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和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穩步推進一流師資、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加快構建學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自動化學院中心組: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和注重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要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努力。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大會,是確保實現天津大學“新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大會。在今后一段時間,自動化學院黨委要帶領全院師生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各項部署,以黨代會的召開為新起點、新動力,奮力拼搏、接續努力,續寫輝煌。
微電子學院中心組:
微電子學院將全力抓好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聚焦集成電路國家戰略急需,搶抓微電子發展機遇,深化新工科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水平,努力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卓越集成電路人才,為國家和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作出突出貢獻;逐步將微電子學院打造成更具國際化、特色性、創新型和引領性的國際一流學院,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天津大學貢獻微電人的力量。
智算學部中心組:
智能與計算學部將以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為起點,牢牢抓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聚焦高質量發展,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立足學校改革發展、黨的建設的實際,把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落實到學部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加強適應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需要的智算領域卓越人才培養,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智算力量。
建工學院中心組:
建工學院將繼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引,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以實際行動、實際成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武裝頭腦;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進“三全五育”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始終緊緊圍繞四個面向,堅持科技創新,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和梯隊;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建筑學院中心組:
建筑學院將堅持6個原則,全面系統地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國家不斷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產出更多原創性的成果,為文化自信自強貢獻力量;學院也將積極落實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發揮學院優勢,為實現學校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作出貢獻。
化工學院中心組:
化工學院將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高質量推進思政工作體系和“三全五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培養適應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要求的一流化工人才;堅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施分類評價,激發教師內生動力,構建高水平師資隊伍,助力各類人才在不同賽道勝出;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并深化化工學科新領域,以一流學科引領和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材料學院中心組:
材料學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著力完善材料類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學院人才工作機制;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卡脖子關鍵技術開展布局與攻關,聚焦解決學院科研成果工程化及和國家重大需求緊密結合的問題,不斷加強有組織的科研,努力實現學科建設新跨越,科技創新新突破;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環境學院中心組:
環境學院黨委將堅定不移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引,堅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瞄準“雙碳”目標,創新“雙碳”課程設計與人才培養理念,探索全新且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面向社會開展符合“雙碳”實際需求的生態文明建設后備人才教育,強化高校與企業協同作用,打造“產學研用管”一體化人才體系,加快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環境力量。
經管學部中心組:
站在學校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關鍵歷史節點,經管學部黨委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的工作任務,肩負“打造與工科相融合,國際知名的管理與經濟學科”愿景,秉承“崇實事而求是,踐商道以化成”使命,團結帶領廣大師生,牢固樹立一流意識,緊緊圍繞一流目標,認真貫徹一流標準,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學校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經管力量。
外國語學院中心組:
外國語學院將堅持黨委正確領導、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示范帶頭、全體師生同心戮力,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要更加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貫徹落實好學校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在本職工作中更加踔厲奮發,為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人文藝術學院中心組:
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容要求;報告還提到要“建好人文藝術學院”,這給人文藝術學院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工科見長的大學中,人文藝術學院將緊緊圍繞育人中心工作,提升人文藝術人才培養質量,加強人文藝術通識課程建設,組織好人文科學研究,探索文科交叉學科發展路徑;在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新征程中,營造人文藝術氛圍,豐厚人文藝術的土壤,服務學校人才培養,推動人文學科快速發展。
法學院中心組:
法學院將以黨建為牽引,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提質增效;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通專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搭建教學和科研體系,不斷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能力。
法學院作為振興天大文科的主力軍,學院黨委將會帶領全體師生領會落實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黨的教育事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貢獻天大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心組:
馬院自當將繼續加強學院建設,全力辦好思政課,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更好發揮思政課虛仿體驗教學中心、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作用;打造政治素質過硬、具有大學問、大情懷、大格局、大境界的教師隊伍;建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貫通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闡釋工作;繼續扎實推動學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作出貢獻。
理學院中心組:
理學院將建好“基礎學科拔尖基地”,將“強基計劃”做深做實,加快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新路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持續優化化學學科布局與學科體系,加速推進物理學科發展,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打造良好的引人、育人環境,厚植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青年科學家;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依托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交流項目,加強與世界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提升學院國際學術影響力,為學校“十四五”發展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
數學學院中心組:
數學學院深刻認識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科技、人才發揮了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的重要意義。數學學院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數學學科基礎作用,大力開展前瞻性、引領性、開創性、探索性基礎研究,培養拔尖基礎研究人才,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切實貫徹落實好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各項部署,為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藥學院中心組:
藥學院將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藥學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國家需求,對標“興醫”學科布局,深挖藥學學科特色,促進大醫科各院部交叉融合,協同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產業轉化和政策引領,逐步加快藥學院的發展與國際化進程,全面提升天津大學生物醫藥研究在全球的影響力,鞏固好示范學院建設特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融合共進的示范學院文化,團結帶領中外師生同心同向,踐行好“興學強國”的教育使命。
國教學院中心組:
國際教育學院黨委認真學習了黨代會報告,倍受鼓舞。未來,學院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來華留學工作方針政策,突出提質增效,建設“留學天大”品牌,推動我校來華留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使命擔當和融入血脈的“天大品格”,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教育學院中心組:
教育學院要持續推進教育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精準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強化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意識,提升文科創新理論咨詢服務效能;把握教育數字化轉型契機,助推學校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化變革;聚焦優勢學科研究力量,全面深化校院教育教學改革;將學院事業發展與學校整體發展有機融合,在改革創新中積極探索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發展之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智慧和力量。
海洋學院中心組:
新征程上,海洋學院將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壓實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持續開展海洋特色項目建設,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三是深化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強化人才機制,統籌各類資源保障;四是優化學科布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新興交叉學科建設,探索學科建設新路徑,集聚力量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成果;五是立足自身優勢,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發揮好“中國-東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示范引領作用,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卓越人才。
新媒體學院中心組:
未來5年是新媒體與傳播學院“入主流,求特色”、加快新聞傳播學交叉學科建設的關鍵時期。學院將努力探索“文工結合”的新聞傳播學交叉學科建設路徑,并使之轉化為復合型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優勢;進一步鼓勵引導師生將學術研究與業界需求緊密結合,講好中國故事、發出天大好聲音,助力天大海內外形象塑造和傳播力影響力提升。
生命科學學院中心組:
生命科學學院將深化改革創新,堅持走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實施好“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持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堅持引育并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堅持“四個面向”,開展原創性科技攻關,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增強師生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未來,生命科學學院全體師生將為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貢獻力量。
醫學部中心組:
醫學部將大力構建興醫新格局,高質量推進附屬醫院、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一體化建設;優化學科發展生態,加強與我校優勢學科交叉融合,完善直附屬醫院及醫學中心體系,深化醫教研協同;持續完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一流專業建設路徑,夯實教育教學治理新機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教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增強醫學科技創新成果服務國家及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全力將興醫事業推向新的發展高度,為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作出貢獻。
未來技術學院中心組:
未來技術學院作為學校工程教育改革實驗田,將持續鞏固新工科領軍地位,推動“天大方案”再出發、再創新;瞄準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培養目標,集成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等優勢資源,打造學校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雙引擎;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國新工科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天大經驗”,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地科院中心組:
地球系統科學學院要發揮地科優勢、彰顯地科擔當: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學深悟透黨代會精神。二是要加強系統謀劃,發展完善通專融合的地球系統科學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建好全國首個地球系統科學交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用好“一院一策”,著力形成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突出地球系統科學的交叉融合,建好國家臺站,推動科研-平臺-教學-人才一體化的學科建設;增強地球系統地理學特色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提高學院治理效能;三是要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職盡責,把黨代會各項部署安排落實到學院各項工作實踐中。
體育部中心組:
體育部黨總支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創建設新局面:一是堅持全面準確,以扎實的工作成績彰顯學習成效;二是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推進體教融合,鼓勵教師做體育教育教學的“大先生”;三是結合當前學生“陽康”情況,做好學生體質恢復、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科學指導,幫助廣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四是加強校院協同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將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和體育事業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體育建設,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王濤 李海博/編撰 薛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