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p9xen"></form>
      <nav id="p9xen"><listing id="p9xen"></listing></nav>

          <em id="p9xen"><source id="p9xen"></source></em>

              楊賢金

              期次:第1287期       查看:298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楊賢金在兩會期間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發揮高校優勢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凝聚“精、氣、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創新就業工作模式以及提升合成生物學原始創新能力等。他指出,高校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系統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加強頂層戰略規劃,強化應用推廣和監管制度,提供持續性的優惠扶持政策等。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




                楊賢金代表在兩會期間提出了多條建議,接受了 《光明日報》“服務科技創新加強源頭供給”,《中國教育報》“教育實現國富民強的磅礴力量”,《天津日報》“牢記囑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教育報》“提振科技自立自強的 ‘精氣神’”,《中國青年報》“政府工作報告回應青年痛點”,“人民網”“搶抓合成生物經濟發展機遇”等媒體的相關主題采訪報道。
                一、發揮高校優勢,努力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
                楊賢金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應充分發揮優勢,努力成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他認為,把大學打造成科技創新策源地,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要激發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和后備力量的創新能力與活力,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機制;要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考核評價機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其次,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是大學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的重要路徑。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大學要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服務“國之大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四個面向”,瞄準國家急需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建設大平臺、組織大團隊開展集成攻關,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此外,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學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一環。大學要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助力前瞻性、開創性、探索性的基礎研究,將學科交叉融合優勢轉化為復合型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優勢。
                二、凝聚“精、氣、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楊賢金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針對高校如何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二是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教學體系;三是要系統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將學科交叉中心的跨學科優勢轉化為復合型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優勢。
                楊賢金認為,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也是“精、氣、神”的凝聚,是“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培養模式的創新,緊扣高素質人才培養助力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楊賢金建議,在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基礎上,改變以往評價指標體系由專家學者牽頭研究制定的做法,讓學校提出適合自身的評價方式和指標體系;將教育評價改革上升到事關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層面,建立科學、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鼓勵基礎研究人員進行長期探索。楊賢金指出,當今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任何問題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都可能會產生蝴蝶效應,閉門造車是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對高校而言,開放合作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康莊大道”。楊賢金指出,大學是需要精神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品質。大學科技自立自強,國家科技就自立自強。天大就是始終將“家國情懷”放在人才培養、興學治校的首位。
                三、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創新就業工作模式。
                楊賢金指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幾十次提到了“就業”,并提出今年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直指眼下全社會特別是青年群體的痛點。
                楊賢金表示,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每年超千萬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要讓這些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就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創新就業工作模式。比如,天大校領導每年都會帶隊拜訪各大企業,并連續8年讓學生輔導員到重點企業掛職,因為只有對用人單位全景了解,才能更好地供需對接、精準施策。
                四、提升合成生物學原始創新能力,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
                楊賢金指出,以合成生物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的新變革,將為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當前,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主要面臨關鍵基礎技術、核心設備等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基礎研究和產學研協同能力仍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針對如何提升合成生物學原始創新能力問題,楊賢金建議:一是要加強頂層戰略規劃,重視基礎研究和技術產業的宏觀部署;二是要強化應用推廣,系統性地建立科研成果的轉化機制;三是要規范市場治理,完善合成生物產業監管制度;四是要提供持續性的優惠扶持政策;五是要完善外資風險審查制度,設立外資合成生物企業投資的“負面清單”;六是要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重點高校,建設大型研究設施,支撐產業行業科技創新。
              報刊導讀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